了7分。
我也给自己的临场表现打分。
在那次最后的面试中,我给自己打了8.5分,却仍然失败了。
这很奇怪,一定有什么我没注意到的因素。
就在这时,我妈推门进来,看到我对着电脑敲敲打打。
“又在投简历?”
她问。
“不,我在做分析。”
我头也不抬地回答。
“什么分析?”
“我在分析为什么面试总是失败。”
她走近看了看我的屏幕,顿时怒了:“你疯了吗?
整天画这些乱七八糟的表格图表,这能找到工作?”
我没理她,继续我的工作。
焦虑感像潮水一样涌来,我几乎无法思考。
等等,焦虑…我在周报里又加了一个新模块:“情绪波动监测”。
我开始每天三次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用1到10分表示焦虑程度。
三天后,我把数据导入Excel,生成了一条情绪曲线图。
盯着那条起伏的曲线,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我的焦虑峰值总是出现在海投简历的当天和次日!
而面试失败后,焦虑反而没那么强烈。
“原来如此!”
我猛地拍桌,“不是面试失败让我焦虑,而是那些无效的海投!”
这个发现让我立刻调整了策略。
我不再盲目海投,而是精选三家最匹配的公司,花更多时间研究他们的业务和需求。
我还根据失败复盘,识别出自己最缺乏的两项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行业前沿知识。
于是在周报的“学习KPI”栏,我设定了每天学习Python数据分析两小时,阅读行业报告一小时。
一周后,奇迹发生了。
那家最后拒绝我的公司HR打来电话:“李先生,我们想邀请您参加第二轮面试。
您发来的那份行业分析报告很有见地。”
我握紧拳头,心跳加速。
虽然最终我仍未通过终面,但这是第一次,我感受到了转机的可能。
“李伟!
你到底在干什么?”
我妈站在门口,脸色铁青,“邻居都说看见你整天对着电脑画图表,像个神经病一样!
你这是不务正业!
这些东西能当饭吃吗?”
我抬起头,平静地看着她:“妈,给我三个月时间。”
“三个月?
你以为我们还能撑三个月吗?
房东说下周不交房租就赶我们走!”
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我转身面对电脑,打开了我的周报系统。
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