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一碗,端上桌,“大哥您是第一个尝试的,俺多给下两个,好不好吃的,您给个意见。”
说实话,我此时对待第一个客人比爹妈都亲。
“你这小妹子,是个做生意的料。”
中年人哈哈一笑,夹起扁食咬了一口,嚼了嚼,点头,“虽然肉少了点,但味儿不错。”
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的心落到了实处。
5大哥连汤带水的吃完,从兜里掏出一块钱放到桌子上,起身离去了。
我捏着那一块钱,心里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
开张后,接下来就顺利多了。
她包的扁食鼓鼓的,馅大皮薄,虽然肉少了些,但肥肉多,香味浓,价格也便宜,一个早晨卖了十五碗。
我握着十五块钱,心里滚烫。
其实静下心,我也能想通,农村人都靠种田养活一家子,有创业想法的人不多,只要不怕苦不怕累,总能赚个辛苦钱。
曾经,我的那几个孩子们去大城市打工,也说过,只要能吃苦,多的活可干。
等到收摊时,我给周应书煮了一大碗饺子,用醋调了酸汤,点几滴香油,味儿直窜脑门。
又引来几个食客尝鲜。
紧锣密鼓的忙活完,毛钱收了二十块。
抛去成本,不算劳力,对半赚。
我这也算首战告捷了。
收拾好东西,我跟周应书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后除了赶早集,我还想赶会。
会上人更多,下午收摊回家,能多赚一些。”
农村的早集从早上六点到八点半,集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若是遇到戏台子,时间会更长。
“……会不会太累了?”
周应书皱眉,他不太赞同。
“累不死就行。”
看着周应书,我笑了,与其闲在家,还不如奔波在集会之间。
“我……我不能一直陪着你,家里也需要我帮忙。”
周应书看着我,脸色窘迫。
“我一个人没关系,这本来就是我的事,你能帮我一次就非常感谢了。”
周应书家的条件比我家好,周大娘一直不太赞同我俩的事,但她疼爱儿子,架不住周应书一再央求,算是默认了。
但若是一直帮着我出摊,相当于给我家挣钱,周大娘肯定不同意,我也不想惹人嫌。
推着车回到家,大哥已经下地干活了,爹坐在院子吸烟,娘在旁边摘菜,看到我回来,她赶紧起身帮忙。
“咋样?”
“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