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篇题为《技术天才李凡的逆袭之路:从被夺功劳到创立亿元企业》的报道在科技媒体上刷屏。
文章详细描述了我如何被夺走技术创新奖,如何被迫教导无能的关系户,又如何凭借实力翻身创业的全过程。
这篇报道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无数技术人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经历,声援我的决定。
一个月后,极光科技完成首轮融资,估值达到惊人的10亿元,远超预期。
小王兴奋地冲进我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报纸。
“老李,不,李总!
我们上财经头条了!”
报纸上,醒目的标题写着:《极光科技完成10亿估值融资,创始人李凡成为科技新贵》。
“听说张浩看到这个消息,直接把咖啡喷了一桌子!”
小王笑得合不拢嘴。
我微微一笑,心中没有太多波澜。
“这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改变整个行业。”
……三年后,极光科技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市值突破百亿美元。
我从一个被欺压的外包员工,摇身一变成为IT界备受瞩目的新贵。
上市庆功宴那天,我收到一封意外的邮件,发件人是张浩。
“李总,首先恭喜贵公司成功上市。
过去的事我已深刻反省,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
我现在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希望能与贵公司有合作机会……”我将邮件转给小王,他嗤之以鼻。
“这家伙脸皮真厚,当初怎么对你的,现在见你成功了就来巴结。”
我没有回复那封邮件,只是让助理记下张浩的公司名称——”星辰科技”。
一个月后,我应邀参加一个高端科技峰会。
在酒会上,我意外遇到了前公司的张副总王总。
他明显比三年前老了许多,看到我时,眼中闪过一丝惊慌,随即挤出笑容走过来。
“李总,好久不见,贵公司上市真是可喜可贺!”
我礼貌地点点头,心中没有太多波澜。
“王总近况如何?”
王总苦笑一声。
“不瞒您说,自从您离开后,公司走下坡路,我也被降职了,现在只负责一个小部门。”
我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酒会结束后,技术总监急匆匆地找到我。
“李总,不好了,有人在尝试破解我们的核心算法!”
回到公司,技术团队已经锁定了入侵源头——星辰科技。
“这不是张浩的公司吗?”
我皱起眉头。
进一步调查发现,星辰科技不只是在窃取我们的技术,他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个高度相似的产品,准备在下周发布。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背后的投资方,竟然是我的前东家。
“他们密谋已久,想复制我们的成功。”
小王愤怒地说。
我冷静地分析了对方的产品demo。
“他们只是复制了表面,没有理解核心算法的精髓。
这个产品存在严重缺陷,一旦大规模应用,必然崩溃。”
果然,一周后,星辰科技高调发布了他们的”革命性产品”。
张浩在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甚至公开宣称他们的技术”远超极光科技”。
然而,仅仅三天后,灾难就降临了。
星辰科技的产品在多家客户处同时崩溃,造成了严重的数据丢失和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我们发布了算法的升级版本,性能比原版提升了30%,安全性更是翻倍。
媒体开始大肆报道星辰科技的失败和极光科技的成功,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张浩的公司股价暴跌,投资方紧急撤资,一周内宣布破产。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前东家因为投资星辰科技遭受重创,不得不出售部分业务自保。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远处的城市轮廓,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对技术的敬畏。
在这个行业,没有真才实学,再多的投机取巧也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