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再多留,低着头快步离开。
虽然没能拍到关键证据,刚才那惊鸿一瞥,加上王经理做贼心虚的反应,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那文件右下角一闪而过的、一个经过变体的 Logo,像极了我们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宏达科技”的标志!
这次“打草惊蛇”让我意识到,王经理的警惕性远超我的想象。
直接获取他发送证据的风险太大了。
必须改变策略。
接下来的几天,我彻底化身为一个“老实本分”、“逆来顺受”的实习生。
面对张伟时不时的刁难和同事们的冷眼,我一概默默承受,甚至主动承担了更多杂活累活,比如加班整理成堆的旧文件、给各个部门跑腿送材料。
没人会特别留意一个看起来已经被打压得抬不起头的“软柿子”。
但这正是我需要的掩护。
我利用加班和送文件的机会,更加细致地观察王经理的一举一动。
他每天固定时间会接到几个“私人”电话,并且会刻意走到楼梯间去接;他使用电脑的习惯,总会在特定时间段打开加密程序;还有几次,我注意到有几个陌生面孔的人在非正常接待时间进入他的办公室,行色匆匆。
我不再试图去直接拍摄或录音,风险太大。
我开始用最原始也最稳妥的方式:默默记录。
记录他异常通话的时间点和时长;记录他使用加密程序的频率;记录那些可疑访客的体貌特征和来访时间;利用整理文件时对办公室布局的熟悉,留意公共区域监控的盲区,以及王经理可能利用这些盲区做的手脚。
我的特制手表没能拍下关键照片,但它的录音功能在某些时候,隔着口袋也能捕捉到一些有用的环境音和只言片语。
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悄然收紧。
王经理,张伟,李娜……你们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我将最新整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再次加密发送给父亲的秘书,邮件标题是:“浊流净化-阶段报告 2:关键目标锁定与初步证据链”。
做完这一切,我抬头看了看窗外。
夜色已深,办公室只剩下我一个人。
冰冷的灯光照在我脸上,映不出丝毫温度。
风暴,就要来了。
而我,只需要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我关掉电脑,拿起背包,像往常一样,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