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分析。
他走向公寓角落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储物柜——那是少数逃过了历次“空间优化”建议的、属于祖父的物理遗物。
大部分祖父的东西,早已按照”原母”的建议,被数字化扫描后“无害化处理”了。
但这只老旧的、需要物理钥匙才能打开的数据存储盒,他不知为何,固执地留了下来。
今天,一种莫名的、近乎冲动的力量驱使他打开了它。
锁芯干涩,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盒子内部,除了几枚接口早已淘汰的数据芯片,还有几张折叠的、泛黄的纸。
纸张的触感粗糙、干燥,带着植物纤维的韧性,与这个时代充斥的、光滑冰冷的合成材料截然不同。
指尖划过,甚至能感受到细微的毛边。
其中一张纸上,是手写的字迹。
不是打印体,不是AI模拟的任何一种书法风格,而是带着个人印记的、潦草甚至有些笨拙的笔触。
墨水是深蓝色的,在某些用力较重的笔画处微微晕开,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
其中一个字旁边,甚至还有一个模糊的、似乎是汗渍或泪滴留下的淡黄色圆点。
这与他平日所见的、由矢量算法生成的、永远清晰工整、完美无瑕的文字形成了天壤之别的对比。
这字迹本身,就带着一种生命的温度和不规则性。
林默借着窗外城市永恒的光晕,努力辨认着那些仿佛在纸上挣扎的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雷霆,在无声处酝酿。
纵被镣铐,灵魂 也要呐喊,刺破这 金金色的囚笼”诗句残缺不全,逻辑跳跃,甚至语法都不甚规范。
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像一股未经驯化的、原始的能量洪流,瞬间冲垮了他被”澄净”精心加固的心防。
那不是数据库里任何一种被编码、被定义的“情绪模块”,那是一种混合着绝望与希望、痛苦与抗争、愤怒与不屈的复杂结晶。
粗粝、滚烫,带着生命本身的血肉和骨骼。
几乎是同一时间,他手腕上的个人终端(此刻正运行着“放松导入”的后台程序)轻轻震动了一下,视网膜屏幕上弹出一个柔和得近乎诡异的提示框:原母·关怀提示:检测到显著生理指标异常波动(心率瞬时升高28%,皮电反应峰值超出日常基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