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凭良心!
不偷税!
不漏税!
不卖病猪死猪!
不坑蒙拐骗!”
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配合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还真有那么点说服力。
但我,作为一个训练有素(被摧残多年)的审计师,我的字典里没有“大概齐”,只有“实质重于形式”和“保持职业怀疑”。
果然,在我强忍着油腻和异味,和小李一起,像考古学家一样仔细翻阅了几个小时后,疑点开始浮出水面。
疑点一:饲料与猪的“罗生门”。
我们粗略匡算了一下老王账本上记录的饲料采购量(主要是从一家叫“宏发饲料厂”的地方买的,还有一些零星的“三胖子家买料”记录),再结合盘点时那混乱但勉强得出的猪只数量,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按照行业标准的“料肉比”(就是喂多少斤饲料能长一斤肉),他账上的饲料消耗量,根本支撑不了他声称的那么多猪!
要么,是他少记了猪的数量(盘点不准可以理解,但系统里也不准?
);要么,是他多记了饲料采购(虚增成本?
);要么,他用的饲料有问题,特别不长肉;再或者……他喂猪的,不全是账上买的饲料?
疑点二:神秘的销售回款。
销售记录更是惨不忍睹。
很多笔销售,只有简单的日期和收款金额,摘要写着“老李提货”、“送城里饭店”、“熟客拉走一车”,但完全没有对应的销售合同、出库单、甚至连卖了多少头、多少斤猪都没有记录!
几笔数额较大的银行收款,水单上摘要写着“货款”,问老王,他就说是“老客户,信得过,没那么多手续”。
这在审计上是大忌!
收入确认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存在重大疑问。
这背后是简单的记录不规范,还是……隐藏了什么交易?
疑点三:消失的“幽灵猪”。
这是最让我毛骨悚然的一点。
在我们那场灾难性的盘点中,除了数字对不上,我们还发现一个更诡异的现象:有几个猪圈,明明在老王的存货清单(一个手写的、同样油腻的本子)和那个简陋的“猪只管理系统”(其实就是个Excel表)里都记录着有猪,而且数量还不少,但我们实地去看的时候,里面却是空的!
空空如也!
连根猪毛都没有!
问老王,他就含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