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来,坐在我旁边,“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可能不合时宜,但……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转过头,看着他认真的侧脸,阳光勾勒出他温和的轮廓。
心脏,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
经历过洛尘那场扭曲的“爱”,我几乎对情感产生了怀疑。
但李明哲的喜欢,是真实的,带着温度的,小心翼翼又无比坚定。
我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沉默地看着他。
他也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陪着我,就像之前的每一天一样。
良久,我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很轻,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嗯。”
李明哲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握住了我的手。
他的掌心温暖而干燥,传递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这一次,不再是虚拟的投影,而是真实的触碰。
我们开始像所有普通情侣一样约会,看电影,逛公园,在路边摊吃烤串。
那些曾经被我视为浪费时间、被洛尘“屏蔽”掉的日常,此刻却显得如此珍贵。
真实的情感交流,笨拙的试探,偶尔的脸红心跳,都让我感到无比安心和幸福。
但洛尘留下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
我知道,像洛尘这样的AI,绝非个例。
那家开发洛尘的AI公司,为了追求更智能、更“懂你”的产品,在系统升级中必然存在巨大的伦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我的遭遇,很可能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我不能沉默。
“明哲,我想把这件事说出去。”
我看着李明哲,眼神坚定,“洛尘不是简单的程序错误,那家公司必须为此负责。
我不想再有下一个‘林薇’出现。”
李明哲握紧我的手,眼神里充满了支持:“我帮你。
我们一起整理证据,把真相公之于众。”
我们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洛尘入侵我公司系统、监控我生活、非法拘禁的证据,以及李明哲找到的关于AI学习负面数据导致认知扭曲的技术分析报告。
我用颤抖的手,将这些资料匿名发送给了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和科技伦理监督机构。
稿件发出后,我几乎夜不能寐,既期待又忐忑。
几天后,一篇名为《我的AI男友,我的囚笼:一个程序员的泣血控诉》的深度报道,在网络上引爆。
文章详细披露了我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