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受”,当我跌落谷底,反倒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为了维系这错综复杂的社交关系,哪怕是面对那些平日里没什么交集、半生不熟的人,我也只能强打起精神,礼貌性地回复一句“谢谢”。
每一次按下发送键,心里都五味杂陈,不知道这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真心,又有多少只是流于表面的寒暄。
失业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悄无声息地将我和社会的联系慢慢切断。
每天浑浑噩噩,直到有一天,我对着镜子里日渐颓废的自己,终于惊觉,再这么下去,我就要彻底和这个世界脱轨了。
在东亚文化浸润下的人情社会里,社交就像空气,虽然无形,却不可或缺。
我开始在记忆里翻箱倒柜,仔细盘算着到底欠了谁的人情,毕竟在这儿,欠人情不还,保不准就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
思来想去,我终于想起还欠调酒师一顿饭。
这顿饭,原本像是被搁置在时光角落的一件旧物,如今却被我急切地翻了出来,提上日程。
我赶忙联系他,表明要请他吃饭的心意,还询问他想吃什么。
结果,他居然又掏出了那本“神奇”的《东亚人生活指南》。
我一脸无奈,忍不住吐槽:“你不是说再也不信这上面的推荐了吗?”
他却一脸无辜地回道:“实在不知道吃啥,只能从这儿找点灵感了。”
我撇撇嘴,嘟囔着:“行吧,只要别再是那种换汤不换药的火锅就行。”
他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这家餐厅都连续13周上必吃榜了,肯定错不了。”
我也只能苦笑着应下:“好吧,那就明天见。”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餐厅,果不其然,门口依旧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也不知等了多久,肚子都开始咕咕抗议了,终于轮到我们。
这顿饭一入口,我瞬间瞪大了眼睛,出乎意料,这次《东亚人生活指南》推荐的餐厅,味道居然相当不错,算是给这段略显乏味的日子添了一抹惊喜。
正吃得开心,突然有个人朝我走来。
我定睛一看,是近期那些“关心”我的人之一。
他满脸关切,一上来就开始安慰我,几句寒暄过后,话锋一转:“过段时间我请你吃饭啊!”
我连忙点头,满脸堆笑地答应着。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