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有些污渍的窗户洒进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光柱中灰尘在肆意飞舞。
她拿着一幅画,左看右看,微微歪着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执着,仿佛要将画作与画框的契合度调整到极致。
“再往左一点,不对,还是偏了,再往右挪挪。”
她轻声念叨着,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画作的角度,每一次调整都要退后几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直到她认为每一幅画都能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才满意地点点头,那点头的动作带着一丝欣慰,仿佛在对画作说:“好了,这下你可以完美地展示自己了。”
与此同时,祁筱琪还要与画展主办方沟通各项事宜。
她坐在宿舍的旧书桌前,书桌的表面已经有了不少划痕,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面前放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与主办方沟通的要点,字迹工整而又略显匆忙。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主办方负责人的号码,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深吸一口气,声音略带紧张但又充满期待:“您好,我是祁筱琪,关于展览场地的布置,我想和您再确认一下。
我希望能有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欣赏我的作品,您看可以吗?
我的作品大多描绘山区的广阔风景和孩子们充满活力的场景,开阔的空间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意境。”
电话那头传来主办方负责人的声音,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建议:“祁老师,我们理解您的想法,但是展览场地的空间分配是有整体规划的,目前留给您的区域可能没有您期望的那么开阔。
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相对紧凑的布局能营造出更浓厚的艺术氛围,观众在走动过程中也能更集中地欣赏作品。”
祁筱琪认真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眉头微微皱起,思考着如何协调。
“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我觉得我的作品风格比较注重空间感,这样的布置可能更能突出作品的特色。
您看能不能再考虑一下?
比如在周围的布置上稍微调整一下,给我的作品留出足够的空间呼吸,让观众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她耐心地解释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仿佛在为自己作品的完美呈现而战。
从展览场地的布置,到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