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芥菜”越拨越旺!”
再后来,因为距离远,难得回一次家,一些零食都过期了。
其实不是食品过期了,而是我们回家过期了。
母亲常常念叨,“赚钱不容易,回来不用买东西。
我和你爸安逸的很,不缺水果和零食。
你爸都在淘宝上整箱淘的,很实惠。”
有时候,父亲也买到一些不适合的东西,我让他退了。
母亲悄悄对我耳语:‘’不要说你父亲,反正不值几个钱,他开心就好!”
他俩年轻时很少红脸,因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也算有点知识文化的人。
但现在反而时不时怼上几句,刷存在感。
在我们面前投诉谁谁的不好,还让我们评评理。
‘’你妈,买菜的袋子一个个都理起来,说下次你们带东西用,你们说说买买要几个钱?
家里已经囤了很多了!”
母亲也不服气,“家里的东西,你又不管,张个口,拿个袋来,我不放好,你有得用吗?”
确实,母亲是个未雨绸缪的人,所以每次一回家,找妈准没错。
找爸也只能得到一句“问你妈,我也不知道,你妈管的。”
难以想象,如果我爸离开我妈,日子怎么过?
而我妈也时常傲娇地来一句,“早年我也想上班的,是你爸不许。”
3 指引微光母亲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能量。
她不捧高,不踩低,做事公平有原则。
所以即使她从未上过一天班,年轻时就当上了妇女主任,后来还传承了我奶奶的接生活计。
在那个年代妇女主任也是一个不小的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职务。
声誉不好,没有威信的难以胜任,人家不会来鸟你。
而母亲一连胜任了好几届,后来年龄大了,她自己要求退下来。
之后接班的新妇女主任,还时不时来讨教经验。
母亲的办事能力不仅在家里,在村里也是响当当的。
更不用说接生这活计了。
那时候大部分的妇女都在家里生孩子,由接生婆接生的,只有难产才到镇里。
起先母亲当奶奶的助手,后来奶奶年龄大了,接生的重任就完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
那时我们兄妹最高兴的就是能吃上热腾腾的肉末炒粉干。
这是当时生小孩的人家,特地给接生婆的回礼。
在那个年代,我们也被公认为村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