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奶奶的偏心抖音热门全局》,由网络作家“小小米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怨的人,是我生命里绕不过去的坎。这篇文章,我想写下我和她的故事,不是为了责怪她,而是想弄明白,那些年的不公平,到底在我心里留下了什么。我也想告诉自己,不管过去怎样,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2童年记忆:偏心的日常童年的记忆像一串糖葫芦,酸甜交织,有些味道咬下去是甜的,有些却带着涩。那时候,我和弟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奶奶也跟我们一起生活。她每天早早起床,烧水做饭,忙里忙外,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可她的忙碌,总让我觉得跟弟弟有关,跟我却隔着一层纱。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奶奶对弟弟的小心疼。那年我七岁,弟弟四岁,有一天我们在院子里玩,他追着只麻雀跑,不小心绊倒了,膝盖蹭破了皮,哇哇大哭。奶奶听见动静,扔下手里的菜刀就冲了出来,一把抱起弟弟,嘴里念...
《奶奶的偏心抖音热门全局》精彩片段
怨的人,是我生命里绕不过去的坎。
这篇文章,我想写下我和她的故事,不是为了责怪她,而是想弄明白,那些年的不公平,到底在我心里留下了什么。
我也想告诉自己,不管过去怎样,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2 童年记忆:偏心的日常童年的记忆像一串糖葫芦,酸甜交织,有些味道咬下去是甜的,有些却带着涩。
那时候,我和弟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奶奶也跟我们一起生活。
她每天早早起床,烧水做饭,忙里忙外,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可她的忙碌,总让我觉得跟弟弟有关,跟我却隔着一层纱。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奶奶对弟弟的小心疼。
那年我七岁,弟弟四岁,有一天我们在院子里玩,他追着只麻雀跑,不小心绊倒了,膝盖蹭破了皮,哇哇大哭。
奶奶听见动静,扔下手里的菜刀就冲了出来,一把抱起弟弟,嘴里念叨着:“哎哟我的心肝儿,摔哪儿了?
疼不疼?”
她把他抱回屋,找出红药水,小心翼翼地涂上,又从柜子里翻出一块糖塞给他。
弟弟一边抽鼻子一边吃糖,很快就破涕为笑了。
我站在一旁看着,心里有点羡慕,也有点失落。
因为就在前一天,我从自行车上摔下来,胳膊擦出一道血印子,疼得我咬着牙回了家。
奶奶瞅了一眼,说了句“女孩子别娇气,擦点唾沫就好了”,然后转头继续择菜。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胳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硬是没让它掉下来。
这种差别,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像太阳升起那样自然。
弟弟想要什么,奶奶总有办法满足他。
有一次,他看电视里有个玩具车,嚷着要买。
家里那时候不宽裕,爸妈都说等攒够钱再说。
可没过两天,奶奶就从集市上回来,手里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个红色的玩具车。
她笑眯眯地递给弟弟,说:“奶奶攒了点鸡蛋钱,给你买的,别跟你爸妈说。”
弟弟高兴得满屋子跑,我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作业本,心里空落落的。
我不是想要那辆车,我只是想知道,奶奶攒鸡蛋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
<过年的时候,这种偏心就更明显了。
那年我九岁,大年初一,家里来了好多亲戚,院子里热闹得像个集市。
奶奶忙着
她对着干,不是大吵大闹,而是用一种沉默的倔强。
有一回,弟弟吵着要新书包,奶奶让我把我的让给他。
我那书包是妈妈攒钱买的,才用了半年,我死活不肯。
奶奶瞪着我,声音拔高了:“你咋这么不懂事?
他还小,你大姐让着他点!”
我咬着牙,低声说:“凭什么总是我让?”
这话一出口,空气好像凝住了。
奶奶愣了一下,拍着桌子站起来:“你再说一遍!”
我没再说,可也没松手,最后还是妈妈出来打圆场,弟弟才没拿到我的书包。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既觉得解气,又有点害怕。
我开始明白,奶奶的偏心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
她总说“男孩子是根,女孩子是叶”,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像铁板钉钉,没商量的余地。
可我越听越不服,我不是叶子,我有自己的根,我也要长成大树。
上了初三,我更努力读书,每天熬夜到十一二点,桌上的台灯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我想证明给她看,女孩子也能有出息,不是她想的“早晚嫁出去”。
可证明归证明,我跟奶奶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她让我周末别去补习班,留在家帮弟弟写作业。
我气得直接顶回去:“他的作业凭什么我写?
我还要考试呢!”
奶奶的脸一下子沉下来,指着我说:“你这丫头,越大越没规矩,女孩子计较那么多干啥?”
我没忍住,回了一句:“那您凭什么总计较我是女孩子?”
这话像把刀,捅破了我们之间的那层窗户纸。
她气得说不出话,爸妈赶紧把我拉回房间,让我别再说了。
那晚,我坐在书桌前,眼泪掉在课本上,心里既委屈又后悔。
吵归吵,我慢慢也看出点门道。
奶奶的偏心,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而是她脑子里那套老观念在作怪。
她常提起她年轻时的苦日子,说村里没儿子的人家连地都分不到。
她生了爸爸,才算在爷爷家站稳脚跟。
从那以后,她就把男孩子当成命根子,女孩子在她眼里,就像路边的野花,开得再好也留不住。
我听妈妈说过,奶奶年轻时也疼过两个姑姑,可姑姑们嫁出去后,逢年过节都不回来,她心里落了空,就更觉得“养女儿没用”。
这些话,我听的时候半信半疑,可回
热,赶紧说:“没有,我早忘了。”
她拍拍我的手,没再说话,可我知道,她心里是明白的。
那一刻,我终于跟她和解了,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心里真放下了。
毕业后,我找了份工作,留在城里。
弟弟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跟着朋友学修车。
奶奶年纪大了,搬去跟姑姑住,家里安静了许多。
每次回去,我都会给她带点东西,有时是衣服,有时是她爱吃的点心。
她接过去,总会笑眯眯地说:“还是小雨知道疼人。”
弟弟偶尔也会抱怨,说我抢了风头,我听了只笑,不反驳。
我知道,奶奶对他的偏心还在,可她对我,也终于有了点不一样的温度。
前年过年,我回家看她,她坐在炕头,眼睛不太好使了。
我拉着她的手,跟她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她听了,眯着眼笑,说:“好啊,女孩子也能撑起一片天。”
这话让我鼻子一酸,想起小时候她说的“女孩子早晚嫁出去”,再听现在的,她变了,我也变了。
那天晚上,我陪她坐了很久,她絮絮叨叨地讲她年轻时的苦,我静静听着,心里满是平静。
奶奶的偏心,陪我走过了童年和青春期,像一道疤,疼过,也愈合了。
成年后的我,终于明白,她不是不爱我,只是不会爱我。
她用她的方式,疼着弟弟,也在最后几年,慢慢学会了疼我。
我没再跟她计较,因为我知道,爱不是非要对等,而是接受彼此的不完美。
去年,奶奶走了,走得很安详。
我回去送她,站在她的照片前,眼泪掉下来,可心里没太多遗憾。
她留给我的,不只是那些偏心的日子,还有让我学会坚强的力量。
我想,如果她能看到现在的我,应该也会欣慰吧。
毕竟,我用自己的路,证明了女孩子也能有根,也能长成大树。
这篇故事写到这儿,也该结束了。
奶奶的偏心,是我生命里绕不过去的坎,可跨过去后,我发现,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我带着她的影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光。
头想想,又觉得有点道理。
明白归明白,我还是咽不下那口气。
我开始跟自己较劲,成绩越好,越想让奶奶看看,我不是她想的那样。
可她从没正眼瞧过我的成绩单,最多点点头,说句“好好学吧”。
倒是弟弟,有次考试进步了十分,她乐得逢人就夸:“咱家小宝有出息了!”
我听着,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可也学会了装不在乎。
青春期的我,像个刺猬,外面扎着刺,里面却软得不行。
我跟奶奶的矛盾,爸妈看在眼里,劝我:“她年纪大了,别跟她计较。”
可我总忍不住想,她年纪大就能不讲理吗?
我也试着跟她讲道理,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她:“奶奶,您为啥总觉得男孩子比女孩子重要?”
她愣了愣,皱着眉说:“这是老理儿,哪有为啥。”
我还想再说,她摆摆手:“你不懂,别问了。”
我看着她佝偻的背影,突然觉得有点无力,她的观念像座山,我推不动。
可日子久了,我也变了。
我不再只是生气,而是开始试着理解她。
她是老一辈的人,被那时候的规矩框了一辈子,改不了。
我呢,是新的一代,我想活出自己的样子。
这场较量,不是非要赢她,而是要让自己站稳。
初三那年,我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拿到通知书那天,我没给奶奶看,而是悄悄放进抽屉。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不用她夸我也能开心。
青春期的我和奶奶,像两条平行线,偶尔撞出火花,却走不到一起。
可那些矛盾和挣扎,却让我一点点长大。
我开始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没法改变,但我能改变自己。
那时候的我,还不懂怎么跟她和解!
4 成年后的和解上了大学,我离家远了,跟奶奶见面的日子也少了。
时间像把筛子,把童年和青春期的那些委屈慢慢滤掉,留下来的,是零星的回忆和一些说不清的感觉。
我开始忙着自己的生活,学业、朋友、实习,像一阵风,把我推着往前走。
奶奶呢,也老了,头发全白,走路更慢,眼神也没以前那么锐利了。
每次回家,她还是那样,围着弟弟转,可我却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酸涩,也不再像青春期那么较劲。
第一年寒假回家,我提了一袋水果,想着给奶奶一个惊喜。
她坐在炕上,
裹着厚棉袄,手里还是那串佛珠。
我把水果放桌上,说:“奶奶,这苹果挺甜的,您尝尝。”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露出一口缺了牙的嘴,说:“小雨长大了,知道孝顺了。”
这话听着简单,可我心里一暖,像被什么轻轻碰了一下。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不需要她夸我聪明,也不需要她给我红包,我想要的,只是她能好好活着,多看看我。
弟弟那时候上初中,成绩还是不上不下,可奶奶还是老样子,护着他。
有天晚上,他考试又没及格,爸妈批评了几句,他气鼓鼓地跑去奶奶屋里。
奶奶搂着他,嘀咕着:“没事,男孩子慢慢来。”
我站在门口,听着这话,换作以前,我准会翻个白眼走开。
可那天,我没动,只是笑了笑,转身回了自己房间。
我想,她还是她,可我已经不是那个眼巴巴等着她疼的小女孩了。
大学四年,我渐渐明白了奶奶的偏心,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她被自己的过去困住了。
妈妈说过,奶奶年轻时没少受气,生了姑姑们没人夸,生了爸爸才算熬出头。
她把弟弟当成命根子,不是因为他多出色,而是他代表了她那辈人眼里最重要的东西——传宗接代的希望。
我呢,在她眼里是“外人家的”,再好也留不住。
这观念不对,可对她来说,却是她一辈子信奉的真理。
我开始不再恨她,反而有点可怜她,她被老理儿框了一生,到老也没走出来。
大三那年,奶奶病了,是肺炎,住了半个月院。
那段时间,我请了假回家陪她。
病房里,她躺在那儿,瘦得像张纸,眼睛半睁半闭。
我给她削了个苹果,她接过去,慢慢啃着,突然说:“小雨,你比你爸有出息。”
我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夸我,声音虽小,却像锤子敲在我心上。
我低头笑了笑,说:“您好好养病,比啥都强。”
她没再说话,只是点点头。
那一刻,我觉得那些年的不公平,好像被这一句轻轻抹平了。
奶奶出院后,我跟她聊得多了。
她会问我学校的事,我也会讲些有趣的见闻给她听。
有一次,她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晒太阳,我蹲在她旁边,她突然说:“小雨啊,奶奶老了,年轻时不懂事,你别记恨我。”
我一听,眼眶有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