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率数据,与老人监护市场那个令人心动的、巨大的蓝色潜在市场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一个被云鲸和锐意,甚至被我们启明自己,都严重低估了的、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
最后,他的目光转向脸色有些僵硬的李锐,语气里带着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嘲讽。
“至于李总监担心的所谓技术风险,”他微微扬起下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启明科技的技术团队,在苏总监的带领和整合下,经过这几个月高强度的磨合与并肩攻关,已经完全掌握了核心算法的原理、关键的优化方法和后续独立进行迭代升级的能力。”
“顾问的作用,是催化剂,是加速器,但绝不是项目离不开的、唯一的拐杖。”
他的发言,简洁,有力,直击要害。
没有一句废话,全是冰冷的数据,全是严密的逻辑。
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所有的质疑和噪音,瞬间压住了场面上所有的负面情绪。
紧接着,我站起身,挺直脊背,打开了另一份我同样精心准备的 PPT。
“各位领导,风险,我们从未忽视,也从未停止过管理。”
我的声音沉稳而自信,带着一种历经磨砺后的坚定。
我从容不迫地展示了我们早已准备好的、详尽到每一个细节的风险控制矩阵,分阶段、有节奏的商业推广计划,以及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方案和预算使用规划。
最后,我没有再多说任何理论和数据,而是直接点击播放了一段提前录制好的视频。
视频的主角,是一位参与我们“启明 OS”首批内部体验测试的独居老人,就是我们之前访谈过的张奶奶的邻居。
镜头前,老人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清澈,他有些激动,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哽咽。
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几天前的一个深夜,自己突发心悸,胸口剧痛,倒在床边几乎无法呼救的惊险经历。
是安装在他卧室床头柜上的那个小小的“启明 OS”设备,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身体状态的异常,判断出他可能处于危险状态,自动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并同时通知了他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
“是这个小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