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盒。
里面用油纸包着一封信和一块玉佩。
信是姐姐的笔迹:“景琰亲启:若你看到此信,我已不在人世。
皇后与国舅勾结北狄,意图借秋猎之机行刺。
七月十五,他们将在围场动手。
玉佩是北狄大皇子赠予国舅的信物,可作证据。
我本想亲口告诉你,但皇后已起疑心,恐难自保。
知婉绝笔。”
沈知意双手颤抖。
这封信证实了皇后一党的叛国之罪,却也表明——姐姐至死都在保护皇帝!
那么,姐姐的死,皇帝究竟知情多少?
隧道尽头是一口废弃的水井,沈知意攀着凸起的砖石爬了上去。
钻出井口,她发现自己竟在御花园最偏僻的角落。
回到听雨轩时,天已微明。
沈知意换下湿衣,藏好铁盒中的证据,心中思绪万千。
青萍死了,姐姐留下的又一条线索断了。
但有了这封信和玉佩,她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只是...如果皇帝是无辜的,她这三年来的恨意又该指向何方?
…8 暗流涌动三日后,皇帝下旨,晋沈知意为正三品贵人,赐居长春宫偏殿——这正是姐姐生前居住的宫殿。
“贵人主子,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啊!”
新派来的宫女喜滋滋地说,“长春宫虽是先贵妃旧居,但一直保持原样,连皇上都时常去凭吊呢。”
沈知意心中一动。
或许,这正是她寻找更多证据的机会?
迁宫当日,萧景琰竟亲自前来。
他站在长春宫正殿门口,目光复杂地望着那熟悉的陈设,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故人。
“皇上。”
沈知意行礼。
萧景琰收回目光,落在她身上:“住得惯吗?”
“回皇上,很好。”
沈知意轻声回答,“这里...还和姐姐在时一样。”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痛色:“是朕命人保持原样。”
他顿了顿,“沈贵人,从今日起,你每日未时到御书房伴驾,帮朕整理奏章。”
这是莫大的信任!
御书房乃机要重地,寻常嫔妃不得入内。
沈知意连忙谢恩,心中却暗自警惕——皇帝此举,是真心信任,还是另有用意?
未时刚到,沈知意便来到御书房。
萧景琰正在批阅奏折,见她进来,只简单吩咐:“西边书架上的奏章,按紧急程度分类。”
沈知意领命而去。
御书房比她想象中更大,四壁书架直抵穹顶,堆满了奏折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