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说“薇薇啊,你这脑袋里装的,简直就是一部现代《金瓶梅》的素材库啊。”
此刻,他的眼神平静无波。
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我的大脑嗡嗡作响,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了出来。
那些精准打击到我的“证据”,那些扭曲事实的逻辑链条,那种引导舆论的手法……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我文章里最擅长描绘的“诡计”吗?
不就是我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和老陈反复推敲过的,如何利用信息差,制造误会,挑拨人心的技巧吗?
签售会被迫中断,我在保安的护送下狼狈离场。
手机被打爆了,微信,微博,公众号后台,谩骂和质疑铺天盖地。
#李薇人品#,#李薇逼死同事#的词条迅速爬上热搜。
我瘫坐在车里,浑身冰冷。
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感觉自己像一个呕心沥血制造出完美武器的工匠,却发现这武器不知何时,调转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心脏。
而那个最懂这武器构造和威力的人,正站在我对面,冷冷地看着我。
3 网中的挣扎回到家,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网上的风暴愈演愈烈,各种所谓的“知情人”层出不穷。
他们提供的“细节”越来越具体,甚至包括我几年前和朋友私下吐槽某位合作方的聊天截图。
当然,是掐头去尾,恶意拼接的版本。
恐慌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勒得我喘不过气。
我感觉自己被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
这张网的每一个节点,每一次收紧,都带着我熟悉的味道。
是谁在背后主导这一切?
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老陈。
他是平台的内容审核员,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要经过他的手。
他了解我的写作风格,我的思维方式,甚至我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些影射。
更重要的是,他掌握着我的“命脉”——那些从未公开的、更私密、更阴暗的素材和构思。
但我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
老陈,那个总是在截稿日催我稿子,又在我卡文时默默递上一杯咖啡的中年男人。
那个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文章里的逻辑漏洞,帮我规避掉无数潜在风险的“定海神针”那个在我获奖时比我还激动,说“我就知道你行”的亦师亦友的伙伴。
他怎么会?
“薇薇,冷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