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老陈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现在情况很乱,别自乱阵脚。
你先别回应,等风头过去再说。”
“我已经帮你和平台沟通过了,暂时限制了你文章下面的评论。”
他的关心听起来那么真切,我混乱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老陈,到底是谁在整我?
那些谣言……太精准了,就像钻进了我的脑子里。”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声叹息“唉,人红是非多。
你写的东西太犀利,总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或者痛处。”
“可能就是哪个被你影射过的人,怀恨在心吧。
你仔细想想,有没有得罪过什么厉害角色?”
他的话合情合理,将我的怀疑引向了那些模糊不清的“敌人”。
我开始疯狂地回忆,那些年我写过的文章,影射过的案例,得罪过的人……但线索纷繁复杂,毫无头绪。
就在这时,我苦心经营的一个核心作者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匿名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耸动《扒皮“情感教主”李薇:靠贩卖他人隐私和苦难上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文章里列举了我几篇爆款文,逐一“考证”其现实原型,并将所有的负面后果都归咎于我,说我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吃人血馒头。
最让我心惊的是,文章里分析我写作手法的段落,其用词、逻辑,甚至举例,都像极了我电脑里一篇关于“如何利用叙事陷阱引导读者共情”的废稿!
那篇废稿,我只在一次和老陈深夜讨论创作技巧时,作为反面教材简单提过几句!
……怎么会?
群里瞬间分成了几派,有人为我辩解,有人质疑,更多的人在煽风点火。
几个平时和我关系不错的作者,也开始旁敲侧击地问我“文章里的事是不是真的”。
信任的堤坝,正在一点点崩塌。
我试图在群里解释,但无论我说什么,总有人能拿出更“内部”更“私密”的信息来反驳我,仿佛他们手里握着我的日记本。
那些反驳我的逻辑和角度,刁钻而阴险,完全是我在构思小说反派时才会使用的“诡计”。
“李薇,你别解释了,越描越黑。”
一个平时和我关系不错的作者私聊我,“现在群里风向很不对,有人在故意带节奏,你先退群避避风头吧。”
我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文字,一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