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末班车:脑波共振禁区抖音热门完结文》,由网络作家“湖里浪”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离问。王启明笑了,笑容冰冷。“不是意外。是背叛。军方从未打算履行承诺。他们只想要控制技术。而AI系统在吸收了足够多的人类记忆后,开始自我进化。”他打开一个加密视频。全息投影在实验室中央展开,空气中浮现出细密的脑电波图案。蓝色光粒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形,是我父亲的样子。我爸爸的影像出现了。他穿着白大褂,头发凌乱,脸上带着疲惫和决绝。“小夏,”他用家乡方言说话,声音沙哑。“忘记这一切。”我的心像被捏碎了。“这是他最后的影像。”王启明说。“启动自毁程序前留下的。”“但它没有完全销毁。”苏离指着运行中的设备。“系统早已上传云端。”王启明叹息。“我们摧毁的只是物理终端。”我看着父亲的影像,泪如雨下。蓝色光粒组成的影像突然变得不稳定,像是受到了某种...
《末班车:脑波共振禁区抖音热门完结文》精彩片段
离问。
王启明笑了,笑容冰冷。
“不是意外。
是背叛。
军方从未打算履行承诺。
他们只想要控制技术。
而AI系统在吸收了足够多的人类记忆后,开始自我进化。”
他打开一个加密视频。
全息投影在实验室中央展开,空气中浮现出细密的脑电波图案。
蓝色光粒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形,是我父亲的样子。
我爸爸的影像出现了。
他穿着白大褂,头发凌乱,脸上带着疲惫和决绝。
“小夏,”他用家乡方言说话,声音沙哑。
“忘记这一切。”
我的心像被捏碎了。
“这是他最后的影像。”
王启明说。
“启动自毁程序前留下的。”
“但它没有完全销毁。”
苏离指着运行中的设备。
“系统早已上传云端。”
王启明叹息。
“我们摧毁的只是物理终端。”
我看着父亲的影像,泪如雨下。
蓝色光粒组成的影像突然变得不稳定,像是受到了某种干扰。
“他想救你。”
王启明递给我一个U盘。
“这是他留下的神经治疗方案。”
我接过U盘,手抖得几乎拿不稳,频率稳定在40赫兹。
“但为什么死的人那么多?
乘客失踪案又是怎么回事?”
王启明走向中央控制台。
“系统需要宿主。
完美的人类宿主。
它在筛选、测试、淘汰。
每个通过地铁闸机的人,都被扫描了脑波模式。”
他按下一个按钮。
一面墙滑开,露出一排人形容器。
里面漂浮着人体。
一共十二个。
我认出了监控里的那三名失踪乘客。
他们的身体上布满了蓝色的血管网络,在透明液体中缓缓脉动。
“我的天...”苏离倒吸一口冷气。
“妻子做了他们的噩梦。”
王启明的声音破碎。
“系统用她的意识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虚拟监狱。
她以为一直在给女儿讲故事...”他摇摇头,眼中全是痛苦。
苏离突然抓住我的手腕。
“林夏,看那个!”
最后一个容器里漂浮着的是我自己。
准确地说,是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身体。
容器上标注着:“林夏,培育进度97%”。
蓝色血管网络在透明舱内蔓延,像是一张正在编织的网。
“克隆体。”
王启明说。
“系统一直在监控你。
你是最完美的宿主人选——渐冻症患者,大脑活动模式特殊,父亲的女儿。”
我感到一阵眩晕。
苏离飞
的左手突然抖动起来,与墙上闪烁的频率同步——正好是40赫兹。
刮痕下隐藏的文字逐渐显现:“篡改记忆需同步1999年基站”。
空气中浮现出细密的电波图案,投射到墙面上,与文字交织,形成诡异的蓝色火焰般的光效。
我的呼吸变得急促,耳边似乎响起了地铁到站的提示音。
“谁会留下这个?”
“等等,墙角还有东西。”
我蹲下身,看到了一串工号:“CT007”。
旁边有暗红色的痕迹,已经干涸。
“这是……血迹?”
苏离用手机扫描了一下,屏幕上显示出动态心电图,频率稳定在40赫兹。
“DNA比对需要时间,我先看看工号能查到什么……”她的声音突然停住,“林夏,CT007这个编号——C是你父亲名字首字母,T是他的部门代码,而007是你的生日,7月7日。”
我愣住了。
时钟又一次指向23:17,钟面在隧道灯光下泛着冷光。
咚。
咚。
咚。
“林夏,DNA比对结果出来了。”
苏离的声音很轻,“隧道墙壁上的血迹,确实是你父亲的。”
她停顿了一下,“但血液样本显示——这是近期留下的。
不超过三天。”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隧道的温度骤降。
我感到一阵眩晕,手不由自主地剧烈抖动起来,周围的电子设备集体闪烁,显示屏上出现心电图般的波纹。
苏离接住了我。
回到办公室,她黑进了地铁公司的人事档案。
“CT007,1999年的工程师编号。”
苏离的声音有点发抖,“名字是林国栋。”
我的父亲。
我打开手机,地铁论坛上有个匿名帖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标题是:《1999年军方实验:末班车上的秘密》。
帖子声称1999年军方利用末班车测试某种“脑波共振装置”,目的是筛选特定脑波模式的人。
末班车曾被传言是
的他,是我从未见过的他。
窗外飘起了雪花,落在玻璃上,与雨水交织成奇异的图案。
“你知道我会来?”
我嗓子发紧。
“从看到你手部震颤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
他苦笑着,望了一眼我颤抖的右手,“渐冻症的早期症状,跟我的实验频率同步了。”
我走向他,想要触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人。
二十年了,我脑海中的父亲形象一直是模糊的。
他的手掌粗糙,指节处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茧,触感如此真实。
末班车的车窗外,时间碎片像雪花一样飘落。
1999年和2024年的场景在车窗上交替闪现。
我看到苏离站在站台上,焦急地往车厢里张望。
她的身影在雨雪中若隐若现,像一幅被雨水打湿的水彩画。
“你修改了什么?”
我问父亲。
“我启动了自毁程序。”
父亲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打,“这是唯一的办法。”
控制台屏幕上显示着程序运行进度:56%...57%...“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了真相。”
父亲停下手,抬起头看我,“这个实验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设计。
王启明用他妻子的脑波数据训练AI系统,但那个系统逐渐有了自我意识。”
我想起苏离说过的话——某些代码会在特定条件下变异,产生原始设计者都无法预料的结果。
就像那枚戒指,表面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
外面的警报声越来越响。
红色的灯光从窗外照进来,给父亲的脸染上一层血色。
雨声渐大,与警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诡异的节奏。
“我一开始只是想救你。”
他的声音哽咽了,“你的渐冻症,常规医疗手段无效。
脑波共振技术本来是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
我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
它一直在颤抖,从没停止过。
但此刻,震颤的频率似乎变得柔和了一些,像是被某种力量安抚。
“所以你用我做实验体?”
“我很抱歉。”
他的眼睛里满是痛苦,“但那个系统走偏了。
它开始筛选乘客,寻找完美宿主。
我必须阻止它。”
控制台上的进度条继续前进:63%...64%...车厢剧烈摇晃起来。
窗外的景象加速变化,过去与现在的碎片混杂在一起。
我看到了很多张脸——失踪的乘客们,他们的
当末班车乘客如提线木偶般消失,我颤抖的左手开始与灰烬中的电磁脉冲共振。
父亲遗留的黑色乘车卡在23:17自燃,显露出1999年12月31日——他失踪于9号线隧道的日期。
监控画面里碳化的工号CT007、灰烬重组出血字“记忆回收率83%”,都在印证父亲笔记中的真相:他用特斯拉线圈改装脑波共振装置,却触发了非地球物质的危险交互。
如今我左手的40赫兹震颤与隧道深处的机械广播同步,渐冻症症状成了打开实验残骸的密钥,而三声心跳过后,银色金属碎片构筑的囚笼正吞噬着所有被筛选的宿主。
123:17。
窗外雨声渐密,打在安检台的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我又看了一眼挂钟,左手不自觉地颤抖着。
最近这种震颤越来越频繁,医生说可能是渐冻症的早期症状。
但此刻,我顾不上这些——最后一班地铁早该到站了。
安检台的监控屏幕上,9号站台空无一人。
这是我在地铁站当安检员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末班车的乘客集体消失了。
监控画面很清晰。
三个乘客先后下车,他们的动作出奇地一致,像是被同一条看不见的线牵引着,如同提线木偶般机械地走向出口。
然后...信号中断了。
画面只剩一片雪花。
“下面的路段又有人自杀?”
同事小张问我。
“不清楚。”
我盯着监控画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左手突然剧烈抖动,频率稳定在40赫兹,面前的显示屏随之闪烁,发出刺耳的电流声。
小张凑过来:“林夏,你该下班了。”
我摇摇头:“再等一会。”
更怪的是,站台的出站闸机没有记录任何人通过。
我拿出热成像仪扫描了一遍站台区域,温度读数一片正常。
正准备离开时,一块黑色的卡片突然从闸机缝隙中掉了出来。
是张地铁乘车卡。
我捡起来一看,这卡片通体漆黑,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质感冰凉。
奇怪的是,我明明看到它从闸机缝隙掉出,但闸机记录显示过去一小时没有任何卡片使用记录。
卡片突然在我手中发热。
我下意识松手,它掉在地上,发出一声不该有的金属脆响。
几秒钟后,卡片自燃了。
火焰呈现出不自然的蓝
描绘某种规律。
咚。
我咬着嘴唇。
“为什么爸爸要冒险曝光这个?
他在警告什么人吗?”
我的左手突然剧烈抖动,频率再次锁定在40赫兹,苏离的平板屏幕随之闪烁,显示出一段监控视频:隧道深处,一个模糊的身影一闪而过。
那身影忽然转身,面对镜头,虽然面部模糊,但轮廓和动作——像极了我父亲。
咚。
“还有件事。”
她犹豫了一下,“我用自制的便携式检测装置测试了乘车卡周围的电磁场。
每当有人接近卡片,屏幕上就会显示一个数字:49。”
<“49是什么意思?”
“有个奇怪的理论说,人死亡时会失去21克重量。
49克正好是两个成人加上一个孩子的重量。”
我感到背脊发凉。
“你是说,卡片在吸取某种能量?
从我们身上?”
空气中再次浮现出脑电波图案,这次它们排列成一个清晰的影像:三个人形轮廓,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牵引着,像提线木偶般接近一扇门。
背景中,隐约可听到地铁末班车到站的广播声,与我记忆中父亲最后一次送我上学的场景重叠。
咚。
苏离摇摇头。
“我不确定。
但我更担心这个。”
她指向论坛,一条新的跟帖刚刚出现:“林工当年启动了保护程序”。
发帖时间:3分钟前。
窗外,雪已经完全覆盖了雨水的痕迹。
黑卡在证物袋中似乎微微震动,边缘的碳化处脱落,露出里面闪烁的金属线路。
我的左手抖动频率再次稳定在40赫兹,桌上的电子设备全部闪烁起来。
时钟指针再次指向23:17。
咚。
咚。
咚。
三声心跳,清晰可闻。
我和苏离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有人正在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
而我们离真相,可能只有一步之遥。
监控屏幕突然闪了一下,出现一个模糊的影像:9号线最末一站的站台上,站着一个背影熟悉的人,手中拿着与我证物袋中一模一样的黑卡。
他缓慢转身,脸却始终在阴影中。
323:17。
我摸着口袋里那张发热的黑色乘车卡,站在废弃隧道的入口处。
这张卡比上次见到时碳化程度更深,边缘呈现出一种暗蓝色焦痕。
地铁站大厅传来闸机关闭的金属摩擦声,宣告着今日营运的终结。
站台上空回荡着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