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朝鲜建国:商末遗贤箕子传胥余祖伊后续+完结

朝鲜建国:商末遗贤箕子传胥余祖伊后续+完结

瓯鹿风客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去,只见是半片烧焦的甲骨,甲骨上的裂纹处还留着朱砂写的“亡商”二字,这两个字如同两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路边,有商民正在采薇,他们的衣袍上还绣着曾经象征着殷商荣耀的玄鸟纹,可下身却已换上了周人的宽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箕子仔细打量着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忽然认出其中一人曾是铸铜坊的工匠。此刻,那人正专注地用青铜锥在石磨上刻字,箕子凑近一看,心中不禁一阵悲凉,他刻的并非商的甲骨文,而是周的金文,这小小的举动,仿佛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无声宣告。“太师要去哪里?”采薇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大概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箕子。箕子望向西方,镐京的方向飘着几缕袅袅炊烟,那里正在举行周公制礼的大典,虽然相隔甚远,但那隐...

主角:胥余祖伊   更新:2025-04-10 16: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胥余祖伊的其他类型小说《朝鲜建国:商末遗贤箕子传胥余祖伊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瓯鹿风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去,只见是半片烧焦的甲骨,甲骨上的裂纹处还留着朱砂写的“亡商”二字,这两个字如同两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路边,有商民正在采薇,他们的衣袍上还绣着曾经象征着殷商荣耀的玄鸟纹,可下身却已换上了周人的宽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箕子仔细打量着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忽然认出其中一人曾是铸铜坊的工匠。此刻,那人正专注地用青铜锥在石磨上刻字,箕子凑近一看,心中不禁一阵悲凉,他刻的并非商的甲骨文,而是周的金文,这小小的举动,仿佛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无声宣告。“太师要去哪里?”采薇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大概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箕子。箕子望向西方,镐京的方向飘着几缕袅袅炊烟,那里正在举行周公制礼的大典,虽然相隔甚远,但那隐...

《朝鲜建国:商末遗贤箕子传胥余祖伊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去,只见是半片烧焦的甲骨,甲骨上的裂纹处还留着朱砂写的 “亡商” 二字,这两个字如同两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

路边,有商民正在采薇,他们的衣袍上还绣着曾经象征着殷商荣耀的玄鸟纹,可下身却已换上了周人的宽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箕子仔细打量着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忽然认出其中一人曾是铸铜坊的工匠。

此刻,那人正专注地用青铜锥在石磨上刻字,箕子凑近一看,心中不禁一阵悲凉,他刻的并非商的甲骨文,而是周的金文,这小小的举动,仿佛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无声宣告。

“太师要去哪里?”

采薇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大概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箕子。

箕子望向西方,镐京的方向飘着几缕袅袅炊烟,那里正在举行周公制礼的大典,虽然相隔甚远,但那隐隐约约传来的钟鼓之声,却仿佛在提醒着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而东方,大海的方向传来隐约的涛声,那是肃慎、秽貊等部落的所在,在商民们的认知里,那里被称为 “东夷之地”。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洪范》竹简,这是比干临死前郑重交给他的,上面记载着大禹传下的治国九畴,是商王朝宝贵的智慧结晶。

忽然,远处传来孩童的歌声,那歌声清脆悦耳,正是当年在国子监教过的《麦秀》诗,只是细细听来,曲调已染上了周人的韵律,变得有些陌生。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箕子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牛车继续缓缓前行,车轮无情地碾碎了路边的青铜酒樽,碎片四处飞溅,映着天空的光芒,像极了当年铸鼎时看见的,那只振翅的玄鸟,只是如今,这玄鸟已成为过去式,只能在记忆与碎片中找寻它曾经的影子。

箕子望着前方未知的道路,心中满是迷茫,但他知道,无论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他都将带着商王朝的记忆与希望,继续前行。

第三部:明夷待访第七章 白马青牛渡辽水(前 1044 年,辽东)五千商民组成的队伍,就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在鸭绿江边缓缓停下。

他们历经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脚
举行传统仪式,他们身着传统服饰,神情庄重。

祭旗上的玄鸟纹,在风中烈烈作响,仔细一看,竟与青铜人面像的纹饰惊人地相似。

金秀贤看着人面像微阖的眼睑,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

她忽然觉得,这尊古老的人面像从未真正凝视过历史,它的目光,穿越了重重时空,一直凝视着未来 —— 那个文明永续、文脉不绝的未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书写属于人类的辉煌篇章。


豁然开朗。

他这才明白,所谓天命,根本不是某一族的专属。

当商的青铜耒耜插入辽东这片陌生土地,当东夷的白马青牛融入商的玄鸟图腾,一个全新的文明,正悄然在这血与火的交融中孕育诞生,如同朝阳,即将喷薄而出。

第八章 周易爻变启鸿蒙(前 1038 年,镐京)镐京,周公旦的府邸内,气氛宁静而祥和。

屋内,一张古朴的棋盘摆在案几上,黑白棋子在棋盘上星罗棋布,正演绎着 “明夷” 卦象。

箕子坐在棋盘一侧,目光紧紧盯着卦辞 “明夷于飞,垂其翼”,看着看着,思绪飘远,忽然想起几年前渡辽水时遭遇的那场暴风雨。

那时,商民们的船队在汹涌浪涛中艰难前行,船只起起伏伏,就像这卦辞中那垂翼飞行、艰难挣扎的飞鸟,为了生存,拼尽全力。

“太师的《洪范》九畴,讲的是治国之常道,” 周公旦落下一子,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他抬头望向窗外,周人的宫殿正在如火如荼地扩建,梁柱上的饕餮纹相比商时,已简化了许多,透着一股简约大气。

“而周易之道,贵在变通。

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唯有适时变通,方能顺应天道。”

箕子沉思片刻,拈起一枚白子,缓缓说道:“常道若不变通,便成死道;变通若离常道,便成乱道。

想当年在朝歌,纣王就是失了‘建用皇极’的常道,肆意妄为,才落得个鹿台自焚的悲惨下场。”

说着,他将白子轻轻落在 “地山谦” 的位置,那动作沉稳而有力。

周公旦看着棋盘,忽然笑道:“听说太师在东方教民耕种,成效显著,连肃慎的箭簇都用上了商的青铜技术。

这可真是了不起,依我看,这算不算变夷为夏,将先进文化传播到偏远之地了?”

他眼中带着一丝赞赏,看向箕子。

箕子望向远处的渭水,河水滔滔,奔流不息。

他又想起大同江边的青铜冶坊,那里的工匠们在他的指导下,已能铸造出带有东夷独特纹饰的鼎器。

“夏也罢,夷也罢,” 他轻声说,声音虽轻,却透着坚定,“只要百姓能在田里种下麦黍,收获温饱;在炉中炼出青铜,改善生活,便是人间正道。

文化本就应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如此,文明才能
牙伸出手,向箕子示意,当他走近时,箕子注意到他腰间挂着半块龟甲,那龟甲上的裂纹竟与当年在神邑看到的那片惊人地相同,仿佛是命运特意留下的印记。

“牧野之战已过,” 姜子牙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陈年青铜发出的厚重声响。

“纣王自焚于鹿台,那个祸国殃民的妲己……”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已被斩首祭旗。”

这短短几句话,却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箕子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箕子踉跄着走出地窖,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他贪婪地呼吸着,仿佛要将这许久未曾感受过的自由气息全部吸入肺腑。

东方天际泛着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可这对于商王朝来说,却已是旧时代的终结。

远处,传来伯夷、叔齐兄弟那愤怒的斥骂声:“以臣弑君,不仁不义!”

然而,周军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停顿,他们整齐而有力的脚步声,像极了当年商军征讨东夷时那不可阻挡的铁蹄,正一步步迈向新的时代。

箕子望着远方,脑海中忽然想起被藏在秘府的那些典籍,那些刻在龟甲与青铜器上的文字,承载着商王朝数百年的文明与智慧。

如今,它们是否正随着鹿台那场熊熊大火,渐渐冷却成历史的余烬?

他的心中满是忧虑与感慨,这世间的兴衰荣辱,犹如一场变幻莫测的梦境,让人难以捉摸。

第六章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前 1045 年,朝歌故址)一辆破旧的牛车缓缓碾过杂草丛生的街道,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箕子坐在牛车内,轻轻掀开苇帘,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一阵刺痛。

曾经辉煌无比的鹿台,如今已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废墟之中,唯有荒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默默凭吊那段逝去的繁华。

酒池里的水早已干涸,池底铺满了层层白骨,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阴森的气息,那些白骨堆积在一起,像极了一片枯死的赤鳞鱼,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残酷与血腥。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箕子轻声吟哦着,声音中满是无尽的哀伤与感慨。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见车下传来一声清脆的声响,像是有什么东西被碾碎了。

他好奇地低头望
玄鸟…… 被雷火焚去双翅!”

这消息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殿内炸开。

纣王的脸色 “唰” 地一下变得惨白,这是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露出如此惊慌失措的神情。

他呆呆地望着箕子脚下的龟甲,仿佛看到了命运无情的宣判。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凤鸣,那声音清脆而悠扬,可在他听来,却如同催命的丧钟。

他侧耳细听,那凤鸣竟来自西方,岐山的方向。

纣王的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不禁在心中暗自思忖,难道这真的是上天对他的警告?

难道大商的国运真的要走向尽头了吗?

第二部:麦秀悲歌第四章 比干七窍玲珑心(前 1063 年,朝歌)鹿台之上,夜宴正酣,然而这宴会的氛围却诡异得让人毛骨悚然,浓重的血腥味仿佛一层阴霾,笼罩着整个场地。

妲己那妖冶的身影在席间穿梭,她正用金簪挑起一块烤肉,那烤肉上的油脂不断滴落,掉进一旁的青铜鼎里,发出 “滋滋” 的声响,这声音竟像极了当年箕子在铸铜坊听到的熔炉之声,可如今听来,却多了几分令人胆寒的意味。

“王叔这颗心,真的有七窍吗?”

妲己那甜得发腻的声音在夜空中响起,仿佛一条无形的毒蛇,缠上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比干的尸身就那样横在台阶下,胸腔大开,鲜血早已染红了三公九卿手中那象征权力的玉笏,场面惨不忍睹。

箕子坐在席间,目光呆滞地盯着案上的酒樽,思绪却早已飘远。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指甲缝里又嵌满了青铜锈,愣神片刻后才想起,这是昨日在秘府搬运典籍时留下的痕迹。

他和微子,为了保存殷商的文化火种,已悄悄将《归藏易》《夏训》等珍贵书简藏入空心铜鼎之中。

此刻,那些承载着商文明希望的鼎,正混在鹿台这满是奢华的酒器当中,在殿内熊熊火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太师为何总盯着酒樽?”

纣王那带着浓烈酒气的声音骤然响起,打破了箕子的沉思。

“莫不是也想学王叔,让孤看看你的心是否玲珑?”

纣王醉眼惺忪,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危险的戏谑。

箕子心中一惊,但脸上却忽然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