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的花瓣,这些活数据,AI永远偷不走。”
海外梦想城试点团队的造访就在这时到来。
新加坡来的陈博士盯着老槐树的数字孪生模型,镜片后的眼睛发亮:“我们想把这种‘有温度的电子族谱’带到东南亚,但村民担心传统文化会被数据肢解。”
他的目光落在王富贵正在学习的3D建模软件上,老村长正笨拙地给虚拟捶布石刻木纹,鼠标在他粗糙的指尖下像只受惊的田鼠。
“那就让他们看看,数据是咋长在土地上的。”
我打开“村企共生”数字孪生系统,每个村民的劳动数据都与实体场景实时同步,“王富贵叔的每一次捶打,都会在电子族谱上长出新的麦穗,就像他在田里插的每株秧苗,根须都扎在老槐树的影子里。”
侵权诉讼开庭前一夜,夏小雨在非遗工坊调制新的靛蓝染料。
她突然把全息投影调成母亲的蜡染裙,裙摆上的代码纹路与传统纹样自动融合:“我在染料里嵌了老槐树的年轮提取物,只有摸过真实捶布石的手,才能激活正版纹样。”
显微镜下,纳米颗粒像细小的槐树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庭审现场,对方律师展示着高仿真的盗版藏品:“这些数字产品与原告方完全一致,构成侵权。”
夏小雨却微笑着递上实体捶布石,上面的生物识别码在法庭灯光下闪烁:“请各位戴上手套,试试能否让纹样变色。”
当王富贵的手掌按在捶布石上,虚拟展厅里的正版藏品突然泛起靛蓝涟漪,而盗版产品依旧灰暗。
“每个正版的‘激活密码’,是捶布者的掌纹和土地的微量元素共振。”
我调出电子族谱上的生物数据链,“就像老种子只在老槐树底下发芽,我们的文化密码,永远连着土地的魂。”
陈博士的团队在旁听席记录着,他们发现电子族谱不仅是技术,更是本“数字族谱”——每个节点都系着村民的体温、土地的呼吸,甚至李大爷咳嗽的声音。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确权,”他在笔记本上画下双生钥匙,“技术是钥匙柄,传统是钥匙齿。”
侵权案胜诉那天,王富贵收到份特殊礼物——海外村民寄来的手工蜡染。
图案是东南亚的椰子树与老槐树交织,树下站着戴智能手环的虚拟人物,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