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山西浑源县西)自称代王,公元340年,在云中郡盛乐筑新城,修建盛乐宫,确立了固定的政治中心,改变了游牧民族王廷的游动性。
他设置官职,制定刑法,使代国的政治机构逐步完善。
同时,他发动对高车、没歌等游牧部落的战争,击败了强大的匈奴铁弗部,将其置于统治之下,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在他的统治下,鲜卑拓跋部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化转变。
然而,拓跋什翼犍也有自己的局限。
当冉闵兴起,中原大乱,他虽有南下中原的想法,但因联盟首领们的反对而放弃,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他为人宽厚仁慈,对待犯错的大臣和伤害自己的敌人都能宽容相待,这使得拓跋联盟内部和谐,人口持续增长。
但平静之下也暗藏危机,匈奴铁弗部的刘卫辰在前秦支持下脱离代国联盟。
拓跋什翼犍两次率军征讨,虽取得一些胜利,但也引发了前秦的介入。
公元376年,前秦雄主苻坚率领大军分三路进攻代国。
此时,拓跋什翼犍正在病中,无法亲自指挥作战,代国军队接连战败,他只得率部众撤退至阴山以北。
曾经强盛的代国,在强敌面前遭遇了灭顶之灾。
第三章:北魏的重生淝水之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前秦在这场大战中战败,元气大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公元386年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建立北魏。
初建的北魏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四周强敌环绕,内部也需要重新整合。
拓跋珪深知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必须不断扩张。
他把目光投向了河北的后燕,396年八月,北魏与后燕正式开战。
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苦,魏军虽以骑兵为主,全民皆兵,但缺乏攻城经验。
而后燕军队凭借坚固城池顽强抵抗。
拓跋珪没有退缩,他不断调整战略,激励士兵。
最终,后燕军队意志薄弱,城池被魏军攻破,后燕灭亡。
占领河北后,北魏获得了重要的粮食基地和步兵来源。
拓跋珪开始强化皇权,推进中原化进程。
他将河北民众迁到代北,发展农业,改变了单一的游牧经济结构。
同时,打造职业军人,让草原部族提供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