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零散的遗迹。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从孤竹国走出的比干,他所留下的 “孤忠” 精神,却如同顽强的火种,在历史的长河中熊熊燃烧,从未熄灭。
它穿越了时空的重重阻碍,成为了后世士大夫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图腾。
遥想大宋当年,岳飞在风波亭中,面对奸臣的诬陷和死亡的威胁,他从容不迫,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 四个大字。
那一刻,他心中所坚守的信念,与比干当年如出一辙。
而文天祥在零丁洋上,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感慨万千,长叹 “丹心汗青”。
他们胸前佩戴的玉佩,在阳光的照耀下,隐隐约约仿佛有着青石板的纹路,似乎在诉说着他们与比干之间那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再看后来,大明海瑞抬着棺材,毅然向嘉靖皇帝进谏,那份无畏生死的勇气,令人动容。
张居正为了推行变法,不惜得罪权贵,在遭受弹劾的困境中,依然坚守初心。
他们在朝堂之上挺直的脊梁,恰似比干当年在摘星楼那悲壮的一幕。
比干所流淌的鲜血,仿佛化作了历史的墨汁,在三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历史的宣纸上缓缓洇开,散发出无尽的精神力量。
第二十章:“七窍心光照汗青,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一个静谧的秋夜,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仿佛给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纱。
比干的魂魄,如同一位孤独的行者,悠悠地路过杭州岳王庙。
踏入岳王庙,他的目光瞬间被岳飞背上那醒目的 “尽忠报国” 四字所吸引。
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想起了自己当年在青石板上,一笔一划刻下的那个大大的 “德” 字。
两者之间,虽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精神共鸣。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岳庙中的银杏叶纷纷飘落,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轻轻落在 “青山有幸埋忠骨” 的石碑上。
那场景,竟与当年摘星楼上,比干的鲜血滴落在玄鸟图腾上的画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不,这是历史的呼应,是精神的传承。
继续前行,不远处便是文天祥的祠堂。
祠堂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豪迈诗句,在夜空中回荡,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