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晓芳陈建国的其他类型小说《20年前爸爸的背影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秃头啊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里落着没拍干净的粉尘,却对着妈妈笑,笑得比哭还难看。妈妈突然扑进他怀里,哭得肩膀直抖,爸爸不知所措地拍着她的背,工作服上的粉尘落在妈妈发间,像撒了把星星。我偷偷翻出爸爸的体检报告,“双肺纹理增粗”的诊断结果像道伤疤,横在纸中央。他把报告折成纸船,放在厨房的水缸里,说:“等咱小雨长大了,这船就能漂到北京,把爸爸的病带走。”可纸船很快就被水泡烂,沉在缸底,像爸爸越来越驼的背,再也挺不直了。每天清晨,他依旧早早起床,对着镜子拍打胸口,说这样能把肺里的粉尘咳出来,声音在空荡荡的厨房里回响,像在跟自己较劲。<四、三轮车上的月光(1998年夏)水泥厂破产那天,爸爸把红色的下岗证折了又折,塞进贴胸的口袋。他在院子里蹲了一夜,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明...
《20年前爸爸的背影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里落着没拍干净的粉尘,却对着妈妈笑,笑得比哭还难看。
妈妈突然扑进他怀里,哭得肩膀直抖,爸爸不知所措地拍着她的背,工作服上的粉尘落在妈妈发间,像撒了把星星。
我偷偷翻出爸爸的体检报告,“双肺纹理增粗” 的诊断结果像道伤疤,横在纸中央。
他把报告折成纸船,放在厨房的水缸里,说:“等咱小雨长大了,这船就能漂到北京,把爸爸的病带走。”
可纸船很快就被水泡烂,沉在缸底,像爸爸越来越驼的背,再也挺不直了。
每天清晨,他依旧早早起床,对着镜子拍打胸口,说这样能把肺里的粉尘咳出来,声音在空荡荡的厨房里回响,像在跟自己较劲。
<四、三轮车上的月光(1998 年夏)水泥厂破产那天,爸爸把红色的下岗证折了又折,塞进贴胸的口袋。
他在院子里蹲了一夜,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只受伤的萤火虫。
第二天清晨,他推出了那辆焊了又焊的三轮车,车把上挂着我用红绳系的平安符 —— 那是我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的,摊主说能保平安,我特意选了爸爸喜欢的藏青色绳结。
“爸爸,我帮你擦车吧。”
我踮着脚,用抹布擦拭车斗里的灰尘。
爸爸摸着我的头,手掌粗糙得像砂纸,却比任何玩具都温暖:“咱小雨真懂事,等爸爸赚了钱,给你买带锁的日记本。”
他的裤脚还沾着水泥厂的粉尘,却换上了干净的白衬衫,说这样能让乘客看着舒心。
阳光照在他肩上,我看见那里有块淡淡的补丁,是妈妈用我的旧校服裤改的。
夏天的太阳把三轮车的铁皮晒得发烫,爸爸却总是穿着长袖衬衫,说怕晒黑的胳膊吓到客人。
他会在车斗里准备塑料布,下雨时给乘客挡雨;遇到拎着重物的老人,他总是免费帮忙送到家门口;甚至记住了每个中学的放学时间,提前守在门口等学生们乘车。
“陈师傅人实在。”
渐渐成了街坊四邻的口头禅,他的三轮车生意越来越好,欠的债也慢慢还清了。
我最喜欢傍晚坐在家门口等爸爸回来。
远远看见他的三轮车拐过巷口,车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像串流动的音符。
他会从车兜里掏出用报纸包着的烤红薯,或者玻璃
一、汇款单上的墨香(1998 年秋)十月的阳光斜斜切进教室,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格子光影。
我捏着那张边缘起毛的汇款单,指腹反复摩挲着 “陈建国” 三个字 —— 爸爸的签名总带着军人特有的刚硬,却在 “国” 字的最后一捺收笔处洇开个小墨点,像滴落在信纸上的泪。
窗外的梧桐树正抖落半黄的叶子,有片枯叶飘进窗缝,正巧盖在汇款单的邮戳上,将 “北京海淀” 四个字衬得愈发模糊。
“陈小雨,你爸爸又给你寄钱啦?”
前桌晓芳突然回头,马尾辫上的蝴蝶结跟着晃动。
她捧着刚发的数学卷子,卷首的鲜红 98 分格外刺眼。
我慌忙将汇款单折成小方块塞进铁皮铅笔盒,盒盖上印着的米老鼠图案早已褪色,却还固执地咧着嘴笑。
晓芳的爸爸是邮电局的,每天都开着摩托车送她上学,车后座的粉色坐垫上总飘着草莓味的香水气,而我的上学路,只有妈妈缝的蓝布书包相伴。
放学路上经过邮电所,绿色的邮筒在暮色里投下长长的影子。
我摸了摸口袋里妈妈给的五角硬币,那是从爸爸寄来的三百元生活费里省出的。
原本想买支带橡皮的铅笔,可当看见晓芳趴在她爸爸背上啃冰糖葫芦时,糖衣在路灯下折射出的光斑,突然让我想起爸爸信里写的。
“北京的糖葫芦裹着亮晶晶的糖壳,像给山楂穿了件玻璃衣裳,可惜爸爸没舍得买,想着咱小雨吃甜的牙疼。”
喉咙突然发紧,五角硬币在掌心硌出红印,我转身走进胡同,避开了糖葫芦摊子前的热闹。
回到家时,妈妈正在煤油灯下糊火柴盒。
三十只火柴盒换一分钱,她指尖被木刺扎出的血珠,染红了硬纸板上的 “幸福牌火柴” 商标。
灯光将她的影子投在土墙上,影子的肩膀随着手臂动作微微起伏,像只疲倦的蝴蝶。
“你爸这次附言写了啥?”
妈妈抬头问,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泛着银光,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妈妈的头发不知何时已掺了霜雪。
我展开褶皱的汇款单,念出那行用蓝黑钢笔写的小字:“别让孩子吃冷饭,锅炉房的张叔说,铝饭盒套在棉袄里能保温。”
妈妈的手突然抖了一下,火柴棍撒在膝头:“你爸总记着
广场前,手里捧着爸爸当年寄来的明信片。
阳光洒在城楼上,照亮了明信片上的字迹:“小雨,爸爸为你骄傲。”
泪水突然涌出眼眶,我知道,在远方的家乡,有个背影正在对着夕阳微笑,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守望。
哨所站岗,帽檐上的冰棱子结得比筷子还长,呵出的白气瞬间冻成霜花。
“后来呢?”
我裹着被子问,鼻尖冻得通红。
他突然沉默了,半天才说:“后来班长把唯一的热水袋塞给我,自己的脚趾头却冻得发黑,退伍时截了两根脚趾。”
窗外的蝉鸣突然静了,爸爸的背影在墙上拉得老长,像棵被风雪压弯的松树,却始终倔强地挺着枝干。
我伸手摸他的胸口,那里有块淡淡的疤痕,是当年藏馒头时被焐出来的。
“疼吗?”
我问。
爸爸笑了,笑得眼睛眯成缝:“不疼,想着家里有个等着爸爸的小棉袄,啥疼都忘了。”
他的手指划过我手背,比冰棍还凉,却让我心里暖暖的。
那个夜晚,我梦见爸爸穿着军装在雪地里站岗,帽檐的冰棱子滴下水珠,砸在汇款单上,晕开一个个 “平安” 的字样。
三、水泥厂的粉尘(1995 年冬)水泥厂的大烟囱整日吐着灰黑色的烟,像条永远吃不饱的黑龙。
爸爸的蓝色工装裤穿了三年,早褪成了水泥的颜色,每天下班回家,他都要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狠狠跺脚,震落裤腿上的粉尘,却怎么也洗不掉指甲缝里的灰白 —— 那是深入肌理的印记,像岁月刻下的印章。
妈妈总说,爸爸的指甲盖永远泛着青灰色,像沾着永不褪色的乡愁。
“老陈又去顶班了?”
邻居王阿姨来借蜂窝煤,看着妈妈在井边搓洗爸爸的工作服。
衣服上的补丁摞着补丁,领口磨出的毛边在寒风里抖动。
妈妈笑笑,搓衣板上的肥皂泡堆成小山:“年轻人嫌下车间脏,他总说自己是党员,该带头。”
可我知道,爸爸的咳嗽声越来越重,深夜里常咳得床板直颤,他怕吵醒我和妈妈,就躲进厨房,用毛巾捂住嘴,压抑的咳嗽声像破旧风箱在响,惊飞了梁上的燕子。
那年冬天特别冷,电视里播着尘肺病的纪录片,画面里的工人戴着厚重的防毒面具,像一群沉默的钢铁战士。
妈妈盯着屏幕突然哭了,转身把爸爸的工作服摔在地上:“你不要命了?
那些粉尘吸进肺里,就是一辈子的病根!”
爸爸蹲在地上捡衣服,背影像张绷紧的弓:“没事,我身体好,当年五公里越野跑第一呢。”
他抬头时,眼角的皱纹
自己却啃着骨头,嘴角还挂着笑。
六、胡同里的噩梦(2003 年冬)深冬的夜晚,胡同里的路灯昏黄如豆。
爸爸蹬着三轮车,车斗里坐着位去医院探病的老奶奶。
送完客人往回骑时,胡同口突然闪出个黑影。
“登三轮的,帮我拉点东西!”
男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酒气,爸爸看见他手里拎着个蛇皮袋,心里突然有些不安。
“前面就是主路,你自己走吧。”
爸爸想加快车速,却被男人一把抓住车把。
争执中,爸爸闻到了刺鼻的酒精味,男人的眼神变得凶狠:“让你拉就拉,废话这么多!”
爸爸想挣脱,却感觉腹部一阵剧痛,低头看见鲜血染红了棉衣。
他倒在地上,看着男人消失在黑暗中,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越来越慢,像台即将停转的老钟。
血滴在青石板路上,结成小小的冰碴,映着天上的残月,像撒了把碎钻。
医院的长廊永远弥漫着消毒水和福尔马林的气味,爸爸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身上插满了管子。
妈妈日夜守在床边,眼睛熬得通红,手指不停地摩挲着爸爸的手,仿佛这样就能把生命力传递给他;姥爷蹲在墙角抽旱烟,烟灰掉在地上,积成小小的山丘,他的背比以前更驼了;舅舅跑前跑后借钱,皮鞋跟在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像在和时间赛跑。
“小雨,别怕。”
爸爸从昏迷中醒来,用插着输液管的手摸我的头,指尖冰凉,“爸爸还要看着你考上大学呢。”
住院费像座大山,压得全家喘不过气。
八千块的外债,像悬在头顶的利剑。
出院后,街坊四邻的议论传进了耳朵:“听说被捅是因为欠了赌债肯定是在外面得罪了人”……爸爸沉默了,他每天坐在院子里,盯着三轮车发呆,车把上的平安符已经褪色,却还在风中摇晃。
有天夜里,我看见他对着三轮车说话:“老伙计,以后咱哪儿也不去了,就在这胡同里打转。”
声音轻得像叹息,却让我躲在被窝里哭了整夜。
七、北京的雪(2005 年春)北京的亲戚打来电话时,爸爸正在修补三轮车的轮胎。
“来我公司帮忙吧,当个库管员,每月八百块。”
亲戚的声音带着不耐,爸爸握着话筒,喉咙像是被堵住了。
“行,我去。”
他挂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