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却士气不减,屡次发起反冲锋,下层军官牺牲尤其巨大,最终迫使国民政府下令禁止军官带队冲锋。
教导总队与日军精锐第六师团和第九师团激战四昼夜,即便损失惨重,防线依然坚不可摧。
光华门前,一个营的教导队官兵与日军装甲师团短兵相接,他们以血肉之躯阻挡钢铁洪流,用身上炸药与敌坦克装甲车同归于尽,令装备精良的日军装甲部队寸步难行。
中山门外卫岗一线,教导总队激战正酣,局势却急转直下。
日军绕过主战场,奇袭雨花台,守军全部牺牲。
雨花台,城南制高点,失守后城南防线彻底崩溃。
日军炮火从雨花台倾泻而下,国军无力还击,中华门被突破,日军涌入城内。
紫金山上,国军教导总队第三旅被日军包围,退路已断。
他们深知必死无疑,却依然拼死抵抗。
最终,全军壮烈牺牲,这令日军都不得不赞叹其英勇,称其战斗到最后一人。
雨花台失守,南京形势急转直下,唐生智立刻召集军师长会议。
会议决定当晚放弃南京城防,全军渡江,滁州会合。
战略上看,此举并无不妥,但战术部署却漏洞百出,导致严重后果。
南京军民数十万,撤离战事,横渡长江数公里,唐生智指挥失当,致使部队接到撤退命令后士气低落,争先恐后抢渡,场面混乱不堪,既无组织接应,也无后续掩护,溃不成军。
十二月十三日凌晨,教导总队最后撤离南京,官兵陆续抵达下关江边,却因缺乏船只滞留原地。
夜半时分,溃散的士兵和逃难的百姓闻讯涌来,寻求庇护,江边顿时人满为患,教导总队原有建制因此混乱不堪,难以有效指挥。
天亮后,日军发现此处情况,飞机、舰炮随即沿江猛烈轰炸,汽艇在江面上乱窜扫射,枪声震耳欲聋,场面极其惨烈。
教导总队被拥挤的人群阻拦,无力组织有效抵抗,最终成功抵达北岸的不足十分之一,精锐的国军部队损失殆尽。
南京保卫战惨烈,教导总队损失巨大,三万余人伤亡,超过八成半。
一万多名战士死守南京城,其余在撤退途中全军覆没。
蒋介石急剧扩张中央教导总队规模,然而老兵伤亡殆尽,部队战斗力急转直下。
半年内,改编后的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