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正随着活字的每一次拼接,渐渐清晰成型。
第五章:官海浮沉景德元年春,汴京大雪。
李明站在金銮殿外,望着丹墀上的积雪,掌心在袖中捏紧了那份“官商合营章程”。
三司使张大人昨日传讯,说要彻查他的糖坊账目,此刻却让他在偏殿等候。
“李卿久等了。”
张大人的官服带着寒气,目光扫过他手中的竹简,“听说你在汴京搞了个‘特许经营’,让百姓用竹牌换糖,倒是新鲜。”
<李明跪下,呈上章程:“回大人,这是仿照官仓的责任制度,让每个糖坊都有规可循。”
他指着竹简上的插画,“每坊代理需交三成利润,其中一成归官府,用于修缮官仓——此乃‘官商共利’。”
张大人翻开账本,忽然冷笑:“你这账上,竟用阿拉伯数字记账,成何体统?”
“大人容禀,这数字简便易懂,记账出错率可降七成。”
李明取出算盘,“且每笔账都分‘收入’‘支出’,如同官府的‘户部账册’,一目了然。”
殿外忽有通报:“杭州急报,李氏海船首航广州,用‘交子’换得丝绸千匹!”
张大人的手猛地顿住:“交子?
可是你在泉州试行的纸钞?”
李明点头:“正是。
每贯交子可兑一千铁钱,有三成铁钱存于官府钱庄,余下七成用于海运。
如此,铁钱不必出海,纸钞却能通流——此乃‘轻钱重商’。”
张大人盯着他,目光渐渐锐利:“你究竟想干什么?
又是活字,又是交子,还要搞官商合营……”李明叩首道:“小人唯有一心,望大宋商路畅通,百姓富足,官府税增。”
他举起从杭州带回的绸缎,“这是用交子换的‘李氏锦’,纹样是小人所创,名曰‘商道星痕’——愿我大宋商道,如星痕般璀璨。”
退朝时,李明摸着官服上的“太府寺丞”官印,忽然想起在糖坊教小厮算账的场景。
那时的他从未想过,现代的财务制度,竟能在大宋的官场上,为商人争得一席之地。
朱雀街的积雪未消,活字书局的学徒正踩着梯子贴新商讯:“官商合营糖坊招代理,三成利润归官府,百姓购糖更便宜——”路过的老汉指着商讯笑骂:“李东家这是把官府拉来做靠山了!”
雪粒子打在窗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