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可能是坏人扔的,要交给派出所,后来这些物品被认出是郭某的。
丁老师决定就用这个情节测试,因为除了老太太和小孩,只有作案人知道,且询问话语没有刺激性。
李队听后很兴奋,询问何时开测,丁老师表示要先整理题目,毕竟这是部里督办的大案,他十分谨慎。
3 月 23 号,丁老师对测试题进行最后整理。
他拟定的两套测试题各包含 70 多道小题,一套根据郭某遇害案出题作为主测题,另一套根据唐某遇害案出题备用,两套题既有各自的甄别目标,又有交集内容。
随后,丁老师和研究生来到布置好的测试室,仪器调试好后,接受测试的嫌疑人员陆续到来。
李队将嫌疑人名单交给丁老师,名单上最初有 50 多名嫌疑人,经丁老师要求压缩到 25 人,可丁老师仍觉得多,让继续压缩,李队表示实在无法再压了。
丁老师决定先找个嫌疑小的人检验测试题的适应性,测试结果显示此人嫌疑可排除,测试题没问题。
接着安排重点嫌疑人测试,一位 40 多岁个头不大、体能差的嫌疑人,因体能原因需先培养体能再测;一位 50 多岁有强奸前科的嫌疑人,测试后目标题分值很低,嫌疑也被排除。
李队看着嫌疑人一个个被排除,心中不免嘀咕测试的准确性,但测试还在继续。
这时,进来一个叫杨树明的人,他 40 上下,穿着绿上衣、蓝裤子,像旧军装,普通工人模样,不粗鲁也不张扬。
测试一开始,杨树明就不断用手揉眼睛,鼻子使劲吸气弄出很大动静,干扰测试。
丁老师询问,他称眼睛被电焊刺了不舒服,还说上午答应别人的活没干完要回去,丁老师劝说无果,只能同意他先离开,此时丁老师心中已对他产生怀疑。
下午,先测试上午那个体能差的嫌疑人,体能恢复后测试结果无异常,嫌疑排除。
趁着空档期,丁老师向李队汇报上午情况,特别提到杨树明的异常表现。
李队警觉起来,随后嫌疑人陆续到来。
这些嫌疑人大多是在排查过程中,因某几条或某一两条符合对作案人的分析被圈进来的,比如年龄在 35 岁到 45 岁左右,身高 1 米 7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