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具备有冰箱、独居等条件。
丁老师和研究生继续测试,一路下来都没有异常情况。
这时,杨树明再次进来。
丁老师询问他眼睛情况后,开始对他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杨树明对所有涉案情节的提问一概回答不知道,但还是露出了犯罪心理的痕迹。
在作案动机、分尸等类型的题目上,他的各项指标有波动,特别是在 “作案人是不是扔过一个塑料袋?
塑料袋里装的是皮鞋吗?
塑料袋里装的是钥匙吗?”
这三个问题上,得分分值很高,而 “塑料袋里装的是布鞋吗?”
这个问题分值为零。
此外,他小动作不断,问到案件相关内容时,不是咳嗽就是挤鼻子弄眼。
看到这个结果,丁老师内心激动,但表面不动声色,让杨树明休息一下喝点水。
休息时,杨树明看似坦然,却时不时偷偷看向丁老师。
丁老师询问他眼睛与鼻子、咳嗽的关系,他回答时明显迟疑。
休息过后,开始第二遍测试。
这次杨树明的小动作虽有所减少,但在作案动机、杀人细节、扔塑料袋、作案次数等题目的分值上有了更明显的变化,分值上升。
接着进行第三遍测试,题目的数量和分值又有所增加,进一步加强了第二遍测试的结果。
三遍测试下来,杨树明涉案的可能性极大。
测试结束后,杨树明不揉眼、不流眼泪、不吸鼻子,直勾勾地盯着丁老师,似乎想听测试结果。
丁老师考虑到杨树明可能有同伙,且在测试作案人数时他反应较弱,所以没有当场宣布结果,只是让他下去,并告知如果有问题会找他。
杨树明离开后,丁老师立刻告诉李志林,杨树明有问题,不能让他走。
李队明白后赶紧跟了出去。
丁老师和研究生决定接着用另一套题测试,看是否存在不同人作案或有同伙的情况,一直测到晚上七点,所有能找来的嫌疑人都测完了,再未发现新情况。
吃完晚饭,专案组召开案情分析会。
丁老师在会上表示,今天一共测了 19 个人,只有杨树明有情况,其他人嫌疑可排除。
此言论一出,众人议论纷纷,因为杨树明看起来实在不像是犯下惊天大案的凶手。
接着两位研究生介绍测试指标情况,指出杨树明虽部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