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做衬衫的的确良布料,缝成透气的纱帐。
月光穿透布料的经纬,在病人发烫的额头上织出细密的光网,药罐咕嘟声里夹杂着苏然隔窗背诵《赤壁赋》的声线。
第十一章 光阴酿造术拆迁那年,两家人合力从废墟中抢救出半瓮槐花蜜。
琥珀色的凝脂里沉睡着1992年的春天,那些被苏然打下、林悦接住的槐花,经年累月竟在蜜中绽出了水晶般的结晶花。
如今这瓮蜜被供奉在单元楼共用的储物间,每当孩子们咳嗽,老人们便用银匙舀出些许,蜜色在温水里化开的轨迹,依稀可辨当年四合院的地基轮廓。
苏然女儿满月时收到的长命锁,熔进了林家祖传的银镯。
熔炼那日,老银匠的坩埚里浮起奇异的光晕——1985年林悦退烧时咬过的银匙,1998年洪水中打捞起的苏家烛台,2003年非典时期传递汤药的银碗,都在液态金属中流转成星河。
新铸的锁片落入冷水淬火时,发出的嘶鸣恰似当年四合院暴雨夜的雷鸣。
第十二章记忆拓扑学社区老年大学的手工课上,林悦和苏然母亲共同完成一幅拼布画。
靛蓝土布是林父工作服的残余,碎花棉布来自苏母当年的围裙,尼龙网纱取自防非典用的纱窗。
这些承载着汗渍、油污与药香的布片,在老人颤抖的指尖拼接成老槐树的轮廓。
当她们将二十年前抢救出的槐树皮碾成染料进行拓印时,年轮中竟显现出两家孩童追逐的残影。
清明细雨中的社区公园,移植的老槐树桩生出新枝。
林悦孙女将儿童自行车铃铛系在枝头,金属清音惊醒了蛰居在年轮深处的往事。
苏然外孙用树枝掘出的蚯蚓,正带着砖缝里的陈皮碎屑与糖纸纤维,在泥土中编织新的脉络。
而远处物业新栽的合欢树苗,已经悄悄将根系伸向地下六米处——那里埋着某个除夕夜,被两家孩子共同失手打碎又偷偷掩埋的青花瓷盘。
第十三章时光共振体物业清理下水道时,淘出枚生锈的铜钥匙。
经辨认正是当年四合院大门的钥匙,齿痕间仍卡着风干的杨梅汤渍。
当林悦与苏然合力转动社区历史展览馆的仿制门锁时,三十年光阴在锁舌弹起的瞬间产生量子纠缠——穿棉猴的孩童与戴老花镜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