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血色研究所谜案后续

血色研究所谜案后续

江南飞宇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夜幕笼罩着宿舍,昏黄的应急灯在天花板上投下微弱的光晕,仿佛给狭小的空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宿舍里的几个女生围坐在一起,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宝子们,我要给你们讲一件超级恐怖的事儿,这事儿还是我同学告诉我的,她爸可是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李悦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神秘兮兮的表情。“哎呀,你可别吓我们,大晚上的,要不明天再说?”胆小的林晓抱着枕头,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别呀,现在不听,明天你更不敢听了。这事儿发生在1985年年初,刚过元旦的时候。”李悦故意卖着关子,眼睛扫视着每一个人。“行吧行吧,你快说,到底咋回事。”急性子的苏然催促道。“那时候,我同学她爸在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所保卫处当处长。那研究所可大了,有3000多员工,后面...

主角:李悦林晓   更新:2025-04-15 15: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悦林晓的其他类型小说《血色研究所谜案后续》,由网络作家“江南飞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夜幕笼罩着宿舍,昏黄的应急灯在天花板上投下微弱的光晕,仿佛给狭小的空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宿舍里的几个女生围坐在一起,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宝子们,我要给你们讲一件超级恐怖的事儿,这事儿还是我同学告诉我的,她爸可是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李悦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神秘兮兮的表情。“哎呀,你可别吓我们,大晚上的,要不明天再说?”胆小的林晓抱着枕头,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别呀,现在不听,明天你更不敢听了。这事儿发生在1985年年初,刚过元旦的时候。”李悦故意卖着关子,眼睛扫视着每一个人。“行吧行吧,你快说,到底咋回事。”急性子的苏然催促道。“那时候,我同学她爸在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所保卫处当处长。那研究所可大了,有3000多员工,后面...

《血色研究所谜案后续》精彩片段

夜幕笼罩着宿舍,昏黄的应急灯在天花板上投下微弱的光晕,仿佛给狭小的空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

宿舍里的几个女生围坐在一起,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

“宝子们,我要给你们讲一件超级恐怖的事儿,这事儿还是我同学告诉我的,她爸可是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

李悦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神秘兮兮的表情。

“哎呀,你可别吓我们,大晚上的,要不明天再说?”

胆小的林晓抱着枕头,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别呀,现在不听,明天你更不敢听了。

这事儿发生在 1985 年年初,刚过元旦的时候。”

李悦故意卖着关子,眼睛扫视着每一个人。

“行吧行吧,你快说,到底咋回事。”

急性子的苏然催促道。

“那时候,我同学她爸在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所保卫处当处长。

那研究所可大了,有 3000 多员工,后面还有一大片职工宿舍楼。

出事的地方,就在那宿舍楼里。”

李悦顿了顿,继续说道,“那天是周六,那会儿还没有双休呢,周六就算周末了。

北方一月的天,冷得能把人冻僵。

单位午休时间是十一点半到一点半,大多数人都住得近,就去单位食堂打饭带回家吃。

我同学她爸和单位办公室主任一起往家走,这办公室主任啊,就是后面出事那家的女主人。”

“这主任家啥情况呀?”

苏然好奇地问。

“这主任的丈夫是研究所的副所长,两人都是 50 出头,在单位那可是实权派,巴结他们的人一堆一堆的。

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结婚搬走了,儿子上大四,眼瞅着 1985 年夏天就毕业了,工作都落实好了,在学校还有个女朋友,双方父母也见了面,就等着明年结婚。

副所长主抓分房,儿子的婚房早就准备好了,这在单位都不是啥秘密。”

李悦详细地介绍着。

“听起来这日子过得挺滋润啊,后来咋出事了呢?”

林晓忍不住插话。

“我同学她爸和办公室主任因为天冷,一路小跑回楼栋。

副所长家在 3 楼,我同学她爸住 5 楼。

到了 3 楼,两人道了别,我同学她爸刚往上走没两步,就听见主任着急地说:‘我这门怎么推不开。

’一边说还一边
消失时间就半小时,半小时出门杀人根本来不及,这人就被排除了。”

李悦继续说道。

“这案子看着嫌疑人不少,咋一查又都不像呢?”

林晓皱着眉头说。

“专案组也觉得可能侦查方向错了,光盯着副所长这条线,没准被害人在学校有仇家呢。

就去学校深入了解,结果大失所望。

这男孩性格开朗,没啥仇家,临近毕业大家都忙着落实工作,哪有闲心干这个。

女朋友那边也没问题。

这下专案组没了侦查方向,眼看到年关了,案子就先放下了。

可住在那楼里的人,这年过得提心吊胆的。

副所长一家出事以后就被单位安排到别的地方了,家门上还贴着公安局封条。

晚上外面黑灯瞎火的,路过三楼的人心里都直发毛。

三楼其他两户吓得晚上觉都睡不好,案子不破,心里咋能踏实。”

李悦说道。

“那过完年呢,案子有进展吗?”

苏然问。

“过完年,专案组撤出研究所了,但还经常和我同学她爸电话沟通。

刑警又怀疑死者的姐姐,说父母重男轻女,姐姐在家没地位,这是暗访时听别人说的。

可好歹是亲姐姐,再说一个女的也不可能杀得了一个男的呀,于是又怀疑姐夫,可姐夫没作案时间。

姐姐不上班,但这么怀疑也解释不通,这案子就这么一直搁着。

副所长和夫人遭了这打击,像变了个人似的。

女的提前办了退休,男的虽然没退,但基本不在一线了,上不上班工资待遇都不变,后来两口子一起回了南方老家。”

李悦叹口气说。

“都以为这案子要石沉大海了,结果在快 1998 年的时候,我同学她爸在街上碰到当年参与案件的一个老刑警,那老刑警都退休好多年了。

两人见面挺亲切,就一起吃了饭,席间喝了不少酒。

老刑警对我同学她爸说,案子过去快 10 年的时候,他快退休了,单位找他了解情况。

起因是局里接到一封举报信,说 1985 年这案子的幕后真凶是当时研究所的所长,凶手是雇佣的杀手,最知情人是所长的小舅子,就是单位一个不起眼的电工。

凶手是小舅子联系安排的。

局里想把这陈年旧案了结了,就找老刑警了解情况,看看举报信可不可信,要是可信就让他
腿就跑。

后来他们说,当时那灯光亮得刺眼,感觉像是有一双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他们。”

李悦的语气有些夸张,配合着讲述,让宿舍里的气氛愈发压抑。

“这也太邪乎了,不会真的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吧?”

林晓声音颤抖地说。

“怎么可能,肯定是有人故意搞鬼。”

苏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有些发怵。

“我同学她爸听说这事儿后,觉得不能任由这些流言继续传播,影响研究所的正常秩序。

他就私下里联系了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老同事,决定再去那栋楼看看。

他们白天来到那栋宿舍楼,发现副所长家的封条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人撕掉了,门虚掩着。

他们推开门,一股陈旧的霉味扑面而来。

屋子里的家具都蒙着厚厚的灰尘,看样子自从副所长一家离开后,就再没人进来过。”

李悦继续讲述着。

“那他们发现什么了吗?”

苏然问。

“他们仔仔细细地在屋子里搜索了一遍,一开始什么异常都没发现。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同学她爸在卧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落满灰尘的日记本。

他打开日记本,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记录的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但在最后几页,有一些奇怪的语句,像是在抱怨被人针对,还有一些对未来的恐惧之词。

他们猜测,这可能是副所长儿子的日记本,但上面并没有提到任何和案件相关的线索。”

李悦说道。

“那这日记本也没啥用啊。”

林晓失望地说。

“也不能这么说,至少说明当时副所长一家可能确实察觉到了一些危险,只是不知道危险具体来自哪里。

我同学她爸把日记本交给了研究所的领导,领导说会妥善处理。

从那之后,关于宿舍楼的那些流言渐渐少了,大家也慢慢淡忘了这件事。”

李悦顿了顿,又接着说,“不过,几年前,我同学她爸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张当年专案组调查时的照片。

照片上是研究所的一些人员,其中一个人的眼神和表情让他觉得有些异样。

他盯着照片看了很久,总觉得这个人好像和案件有着某种联系。”

“然后呢?

他查了吗?”

苏然追问道。

“他当时已经退休了,本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心里
又放不下这个疙瘩。

于是他联系了几个还在公安局工作的老熟人,想让他们帮忙查查照片上这个人的信息。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查到了这个人的下落。

这个人曾经也是研究所的员工,在案发后不久就辞职离开了,之后就一直行踪不定。

当警察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重病在身,时日无多了。”

李悦神色有些凝重。

“那他有没有说和案件有关的事?”

林晓紧张地问。

“一开始,他什么都不肯说,只是不停地叹气。

后来,在我同学她爸和警察的再三劝说下,他才断断续续地透露了一些事情。

原来,他知道一些关于研究所内部争斗的内幕,副所长一家确实因为在分房等问题上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背后有一股势力在操纵。

但他也不知道具体是谁策划了这起杀人案,只是听说当时有一些不寻常的资金流动,可能和雇佣杀手有关。

但当问到关键信息时,他突然病情加重,没等把话说完,就去世了。”

李悦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这案子也太波折了,到最后还是没个结果。”

苏然无奈地说。

“是啊,这案子就像一团迷雾,看似有了一些线索,却又总是差那么临门一脚。

这么多年过去了,估计真相很难再浮出水面了。”

李悦说完,关掉了应急灯,宿舍瞬间陷入一片黑暗,而这个充满悬疑与惊悚的故事,却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黑暗中,苏然心有不甘,忍不住追问:“难道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那后来就没人再追查那些资金流动的线索吗?”

李悦在黑暗里叹了口气,摸索着重新打开应急灯,昏黄的光晕再度亮起,映照着她略显疲惫的脸,“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我同学她爸那几个警察朋友,一开始倒是雄心勃勃,打算顺着这条资金流动的线索深挖下去。

他们跑了好几个银行,想查查当年那段时间,研究所相关人员的账户有没有异常交易记录。

可那时候的银行系统哪像现在这么完善,很多资料保存得都不完整,再加上时间过去太久,不少关键信息都缺失了。”

“就没有一点发现吗?”

林晓裹紧被子,凑近了些,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李悦。

“还真有一点蛛丝马迹。


所长儿子也就 1 米 72,不算魁梧,凶手力气肯定很大,第一下击打男孩就没知觉了。

周围人也没听到呼救或者异样响动,副所长对门住的两位老人,要是有动静肯定能听到。

刑警还分析,凶手带了个大兜子,装着苹果,杀完人把血弄脏的衣服和凶器都放兜子里带走了。”

李悦一口气说完,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

“这凶手也太狡猾了,那后来找到啥线索没?”

苏然问道。

“过了几天,走访的民警还真搜集到一条有点价值的线索。

案发当天上午,对面楼一个老太太好像看到凶手了。

老太太家阳台正对着案发楼门,上午老太太在阳台收拾东西,一抬头,大冷天的,楼下一个人都没有,就看见一个穿蓝色棉袄、戴雷锋帽的人出现了,关键是左手拿着两盒点心,右手拎着个大布袋子。

老太太记得可准了,时间是上午 10 点整,因为那人进楼栋的时候,家里开着的收音机正好准点报时。

对面住着主抓分房的副所长,经常有人来送礼,老太太还嘀咕了一句:这么冷的天都来送礼。

老太太说那人是走着来的,民警就去公交车走访,还去点心生产销售的地方调查。

可这里有个疑问,要是男孩当时就死了,那他最后脑袋顶着门的姿势咋解释?

凶手自己也出不去呀?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男孩当时没死,凶手走了以后,他想自救,他倒下的地方离大门近,就想爬到门口开门呼救,结果体力不支没成功,这就能解释为啥最后脑袋顶着门了。”

李悦接着说。

“那去公交公司和点心销售地方调查,有收获没?”

林晓问。

“去公交公司的民警啥都没查到,司机和售票员都没印象,那天冷,出门人少,车上人也少,要是有个大包小包的人,肯定有印象,可就是没有。

去点心销售地方的民警也空手而归,快过年了,买点心的人多,而且凶手不一定自己去买,啥都没打听到。

就凭着老太太的描述,知道凶手身高大概 1 米 72 到 1 米 76,偏瘦,其他就一无所知了。

民警就找我同学她爸了解研究所内部情况,从案发迹象看,凶手很了解研究所,再加上被害人父亲主抓分房,怀疑是报复杀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