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放蒜呢?那得啥味儿?妹子你说说咋放,回家我试试,我家去年囤了三辫子蒜,还有两辫子没吃,正好用上。”
姜嫂子这精神头子,真是够用。
林昭就教了,旁边好几个也有这想法的,都跟着听。
前一波没走,后一波又来。
这一天,连睡一觉的时间都没捞着,坐得腰疼,实在受不了,也讲究不起了,躺着待的客。
好家伙,来探病的,比前院买货的顾客还多。
批发的事随着姜嫂子出门,很快就传开了。
家里来的人更多。
也都知道林昭病着。
拿的礼也比正常的重几分。
大过年的,还不能不收,林昭只能临时决定店先关一天,就把卤货和拌鸡架当回礼,给大伙带回去。
也算是有回礼。
老太太还指挥着俩姑娘和来帮忙的白婶孙婶又卤了两大锅。
“啧啧啧,看这架式,小林同志,你这买卖,过了年也不能有淡季,这是奔着全省城的鸡架买卖都拿下的方向去呢。”
沈白跟着忙活一天,烧了十大壶水,在院子里劈了一下午的柴,林昭起不来,他跟奶奶就是待客的主力。再是不了解买卖上的事,也可以聊聊家常嘛。
特别是有些男客也来,可林昭的情况,不适合接待男客,更得他出面了。
这一参与,了不得,才发现,一分钱一斤的鸡架里,生意还不小!
所以他这感慨的相当真诚。
虽然听上去有点阴阳怪气,可心里的想法是真实的。
林昭身后垫着卷起来的被子,斜靠在火炕上,坐得时间长了,炕上只有一层褥子,硌得屁股疼,腰也不舒服。
好容易到了晚饭点儿,太阳也偏西了,没有这时候还来串门子的。
她爬起来,打算在屋里走两圈活动活动。
解解乏。
听沈白的话,她可不认,“其实也就是一时,现在大家都心热,看着买卖好,来进货。其实说白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我这里进货,一次可以少进一点,能卖掉再多进,卖不掉,赔也有数儿。
等过一段时间,优胜劣汰,卖不动的自己就退了。卖得好的,会做生意的,就会自己在家煮鸡架。
批发的还要被我扒一层皮,哪有自己在家做的挣钱。
不管是拌鸡拌还是鸡汤豆腐串,都太简单了,只要会做饭的人,看两眼,尝一尝就知道怎么做。味道可能有差别,也有限。
也就是卤货,生意能往长久了做。一家一个秘方,再加上养鸡场那边不太可能散着三斤五斤的往外批。
哥你还是好好去上学,毕业好好回部队带兵吧。
脑子里没长做买卖那根筋。”
林昭脑子里已经往下一步想了,批发熟鸡架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卖鸡汤也长久不了。
之后,她打算找找调味料方面的合作,卖卤料包。
等本钱再足一些,全面开放后,开饺子馆,上辈子卖了十几年馄饨,这方面行情她熟啊。也会拌馅。比做一个陌生的不了解的行业有信心。
冒然去投别的行业,即便知道能挣钱,可自己不熟,她心里也没底,害怕。
然后再开几家批发加零售的杂货铺子,再过上十几年,扩大成超市。
挣了钱囤几个铺面,几栋房子收租。
只要好好经营,不违法违纪,她就能安安稳稳,平安富足的过一辈子。
这就很好了。
她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不会因为活了两辈子,就有了啥了不起的技能,这个真没有。有个空间,她得小心翼翼着用,就怕被人发现,被当特务啥的给抓起来,可怎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