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番外笔趣阁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番外笔趣阁

小小怪下士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些人,一来就在这起内讧,还指望他们来治水?”“我看朝廷真是昏聩了看,江南没救了。”想到这,江南巡抚微微一叹,但人家毕竟大老远跑来治水,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各位同僚,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快请进。”几人立刻进入巡抚衙门。“各位同僚,我乃江南巡抚周忱,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话音刚落,陈良立即上前道:“周巡抚,我就是此次主张来江南治水的陈良。”“你看,我们这一路上颠沛流离,衣服已经湿透了,是不是给找个地方让我们先安顿安顿?”闻言,周忱苦笑一声道:“现如今各个驿站已经都住满了。”“你们也知道,江南发大水,城内还好,城外好多百姓的农房都已经被淹了。”“不过我府上倒是有几个房间,已经为各位收拾好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先去你府上,再来衙门...

主角:朱元璋朱标   更新:2025-04-16 17: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小小怪下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些人,一来就在这起内讧,还指望他们来治水?”“我看朝廷真是昏聩了看,江南没救了。”想到这,江南巡抚微微一叹,但人家毕竟大老远跑来治水,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各位同僚,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快请进。”几人立刻进入巡抚衙门。“各位同僚,我乃江南巡抚周忱,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话音刚落,陈良立即上前道:“周巡抚,我就是此次主张来江南治水的陈良。”“你看,我们这一路上颠沛流离,衣服已经湿透了,是不是给找个地方让我们先安顿安顿?”闻言,周忱苦笑一声道:“现如今各个驿站已经都住满了。”“你们也知道,江南发大水,城内还好,城外好多百姓的农房都已经被淹了。”“不过我府上倒是有几个房间,已经为各位收拾好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先去你府上,再来衙门...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这些人,一来就在这起内讧,还指望他们来治水?”

“我看朝廷真是昏聩了看,江南没救了。”

想到这,江南巡抚微微一叹,但人家毕竟大老远跑来治水,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各位同僚,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快请进。”

几人立刻进入巡抚衙门。

“各位同僚,我乃江南巡抚周忱,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话音刚落,陈良立即上前道:“周巡抚,我就是此次主张来江南治水的陈良。”

“你看,我们这一路上颠沛流离,衣服已经湿透了,是不是给找个地方让我们先安顿安顿?”

闻言,周忱苦笑一声道:“现如今各个驿站已经都住满了。”

“你们也知道,江南发大水,城内还好,城外好多百姓的农房都已经被淹了。”

“不过我府上倒是有几个房间,已经为各位收拾好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先去你府上,再来衙门议事。”

闻言,周忱心里有些不满,但对方要求合情合理,毕竟陈良等人已经彻底湿透了。

若是染上风寒,工作更是无法推进下去。

随后,周忱便命人将陈良等人安顿去府上。

待众人走后,周忱重重叹了口气。

“周大人为何叹气?朝廷的人不是已经来了吗?”

“哎,你看看,那些人一下马车就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看起来像是能治水的样子吗?况且一个个又如此年轻,能有什么真才实学?”

“方才他们更是起内讧,这样一群人,能治什么水?”

“不过他们其中有一人倒是说对了,如此天灾,非人力所能及也。”

此时的周忱极度不理解。

如今江南局势如此严峻,大雨连续下了一月,江南本就是水乡。

再加上朝廷拨的款又少,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粮食,老百姓吃不上饭。

这下又派一批这样的人过来治水,能不能治水不说,光吃饭的嘴就多了好几张。

自己为了赈灾,已是天天喝稀粥,再这样下去,江南本地官员都要吃不上饭了。

不过多时,只见先前派去的几名安顿陈良等人的下人走了进来。

“他们人呢?怎么没有跟你们一起回来?”

“巡抚大人!他们说他们一路颠沛流离,没有精神议事。”

“说是明日再议,一个个都不肯过来了!”

“什么!”

江南,周忱府内。

“陈兄,我们当真就待在这里不过去了?”

韩克忠皱眉问道。

“江南大雨,我们这一路趟了这么多泥路,先好好休息下吧。”

说话间,陈良目光扫过众人。

一路上行色匆匆,又天降大雨。

就算自己有精神,这些人也没力气了。

况且治水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此次就算前去议事,八成也议不出个什么结果。

“韩兄,你们先在这休息,我出去看看。”

“这么大雨,我与你同去。”

陈良点了点头,随即拍了于子明的肩膀。

“子明,待会儿若是周巡抚过来,记得让他想办法给咱们腾出一间客栈。”

“我们这么在这府上叨扰不好。”

于子明点了点头,陈良二人当即便要出去。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拦在二人面前。

“二位,你们这是去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先去衙门议事吗?”

“不了,今天你们先休息,陈安,我不在,你们好生待着。”

闻言,陈安点了点头。

看着二人离开,陈安脑海中思绪翻腾,随即冷哼一声。

待陈良二人走远后,陈安当即拍了拍手。

“各位,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吧?”

“应该是去衙门议事的时候了。”


又过了两天,到了祭祖的日子。

朱元璋带着一家人出城。

两旁官员百姓夹道相送。

眼看着要出城门,龙撵忽然停下。

只见朱元璋从车上走下来。

一旁众官员百姓纷纷跪地。

朱元璋走至吕本面前,又看了眼吕妃。

此时的吕妃怀抱着朱允炆一起跪在地上。

“吕本,起来吧。”

“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将一只手搭在对方肩膀上。

“吕本呐,好好看着你女儿。”

“没事的时候不要带着允炆乱走。”

“允炆年纪还小,经不起折腾。”

听闻此言,吕本脸色一僵。

祭祖这等事,按道理全家人都应该去。

可是朱元璋偏偏留朱允炆在这。

今天吕妃抱着允炆出来,又说这么一番话。

吕本内心不禁有些不快。

但表面上也得笑嘻嘻的。

“陛下放心,皇家祭祖,臣会看管好女儿和皇孙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看了眼一旁的胡惟庸。

胡惟庸当即低下头去。

“胡惟庸,咱不在,朝中一切事情都由你打理。”

“凡事多和大臣们商议。”

“切不可独断专行。”

胡惟庸点了点头,朱元璋再次坐上龙辇。

待朱元璋远去之后,群臣皆散。

就在这时,胡惟庸拉住陈良。

“陈主事,陛下走之前特意留了一道口谕给你。”

闻言,陈良停住脚步。

“陈良听旨。”

“咱给你放假,等咱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假期结束。”

“等咱回来之后,一定要看到进展。”

“钦此。”

见状,群臣不禁有些懵逼。

“陛下还是用白话下口谕。”

“他是怕陈良听不懂吗?”

“陛下说的什么东西要有进展?他们户部最近难不成又有大动作?”

“天知道他们户部最近在搞什么。”

陈良收到口谕后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

“这老朱这么快就想要进展,我拿什么给他?”

“哎,我还真是命苦啊。”

见陈良起身叹息,胡惟庸开口道:“陛下还说了,要是没有实在没有进展也没关系。”

听闻此言,陈良冷笑一声。

要是自己查不出来,以朱元璋的性子肯定把自己给换了。

要是让老朱觉得自己不重要,估计他马上就会整自己。

陈良点了点头,随后便走了回去。

太子府内,韩克忠问道:“在陛下回来之前,就得有进展?”

“是。”

“天知道陛下什么时候回来。”

“万一陛下一天就回来,我们拿什么给他?”

“这种事情岂是说查就能查的出来的?”

“现在该怎么办?要怎么查?”

陈良一摊手,将脚放在桌子上。

看着陈良这副举动,韩克忠不禁有些傻眼。

“还能怎么查,该怎么查怎么查呗。”

“吕家那些人没有什么新动向吗?”

韩克忠摇了摇头。

这几天,陈良让韩克忠和锦衣卫那些人对接。

但吕家的那些人此时一个个老实巴交的模样。

根本没有什么动静。

“他们好像也不在乎自己能不能离开应天府。”

陈良呵呵一笑,道:“既然吕本在此,他们当然不会在乎。”

随后,陈良将一名锦衣卫给叫了过来。

问起了自己不在追查的那段时间。

“那个时候可有什么人来过北镇抚司?”

锦衣卫回忆了一下,道:“那你得问当日值班的人。”

“我印象中是没有的。”

“当时值班的人是谁?”

“吕倡。”

听闻此言,陈良愣了愣。

“吕倡?”

“难不成这个吕和那个吕是同一个吕?”

锦衣卫摇了摇头。

“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不管有没有关系,你且把他叫过来。”

不过多时,那名名为吕倡的锦衣卫便被带到面前。

“当日是你在值班?”

“是。”

“可才有什么人来过北镇抚司?”

吕倡摇了摇头。

见状,陈良不禁觉得有些奇怪。

“照这个意思是,他们就不知道那名宫女的消息?”

陈良思索片刻,又打量了一眼吕倡。

随后,只见他摆了摆手。

“你们先回去吧。”

目送着二人离开,韩克忠忧心道:“如此一来,这个事件就到了死胡同。”

“前些日子皇孙落水,事情这么大,结果什么也查不出来。”

“这样陛下会怎么想?”

“陈兄,你可是首当其冲的。”

陈良没有说话,只是皱着眉沉思着什么。

见状,韩克忠摇了摇头。

此时太子朱标也不在太子府内。

之前朱标给自己的信,陈良记忆犹新。

随后,只听他喃喃道:“锦衣卫里面肯定有问题。”

“什么?”韩克忠疑惑道。

“你有没有觉得有哪名锦衣卫在说谎?”

韩克忠摇了摇头。

“不至于吧,北镇抚司可是直接服务于皇家的机构。”

“尤其是皇帝,基本上只有皇帝能够完全调用锦衣卫。”

“如果连这都能让吕家渗透的话,那这未免也太可怕了。”

陈良沉声道:“万一有些事情是陛下默许的呢?”

韩克忠愣了愣,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陈良。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办法排除是陛下想要对付淮西集团而做出来的。”

“若是有些事情是陛下默许的,那一切就说的通了。”

“或许吕家的人真的根本就没有去过北镇抚司。”

“如果是陛下默许,吕本只需要问陛下一嘴就可以了。”

听闻此言,韩克忠眉头紧皱。

“如果是陛下默许,那我们这么拼命调查有什么用?”

“我没有说什么都是陛下默许的。”

“现在太子地位稳固,尽管陛下给了吕本一些权限。”

“但也没有说就想要弄死自己的孙子吧?”

“只是宫女这么看起来不痛不痒的事情。”

“若是吕本旁敲侧击一下,陛下顺口说出来,倒也没什么。”

听闻此言,韩克忠皱眉道:“要照你这么说的话,吕家的人确实没有必要去北镇抚司问个清楚。”

陈良点了点头。

“也有可能是锦衣卫在撒谎,可是无论是哪一种,都证明陛下其实是知道一些事的。”

“现在陛下又要我们拿出进展来。”


洪武十一年,应天府。

秦淮河北岸,贡院门前人头攒动。

突然,一名北方学子大吼道:“什么情况!这上榜之人怎么都是南方学子!”

此话一出,许多原本已经准备离去的北方学子又折返回来。

“真的!这榜上有名的全都是南方学子!凭什么!”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把我们北方学子当什么了!”

“哼!无论是主考官还是副考官都是南方人!这还不明显吗!”

“合着是他们南方人沆瀣一气,排挤我们北方学子!”

就在众多北方学子愤愤不平之际,一名男子正淡淡的看着榜单。

“果然,北方学子尽数落榜,南北榜案看样子要提前爆发了。”

“主考官是刘三吾没跑了,刘三吾,你挡我前程,就别怪我让老朱诛了你九族!”

身为穿越者,陈良前身为蓝星的工科系博士,酷爱历史,尤其是大明。

作为大明的忠实粉,对于洪武年间震惊天下的南北榜大案自然极为清楚。

就在陈良思忖间,一人突然将其一把推开。

只见其人身着华服,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鼻孔朝天的看着众多北方学子。

“你们这些北方人在这呜呜宣宣做什么?没中就是自己实力不行!还在这质疑考官。”

“二位考官是你们能质疑的吗?”

“就是!你们其中有不少来自山东的学子,如此这般,岂不是给孔老夫子丢人?”

“生在大儒之乡,就这般输不起?”

南方学子义正言辞,偏偏北方学子无法反驳。

毕竟榜单摆在这,又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考官舞弊。

“呵呵,这般接受不了自己的无能,难怪一个都中不了!”

南方学子的嘲讽让众北方学子恼羞成怒,一旁的陈良心知具体情况,当即高声道:“主考官是南方人,受益者是你们南方学子,你们当然可以这样说!”

“张口就说是我们北方学子输不起,历年考试,哪次不是你们南方学子上榜的多?”

“这么多年我们北方学子说什么了?”

“可是这次太过份了!”

话音刚落,一众北方学子纷纷响应。

“没错!我们考不过你们南方学子,这么多年高中的一直是你们居多。”

“可是这次,连一个上榜的北方学子都没有!”一旁与陈良一同进京赶考的于子明开口道。

“呵呵,那又如何?今年你们一个都没中,证明你们的文章实在不堪入目!”

“况且榜单已经摆在这,你们不服气又待怎样?”

“认命吧,若是你们北方学子真有实力,几位考官又怎么会是南方人?说到底还是你们北方人实力不济!”南方学子嘲讽道。

“我们实力不济?天下太平方才十数年,南北发展不平衡,这你怎么不说!”

“是,你们南方历来盛出文人墨客,但是你们就敢拍着胸脯保证,能考的好到让我们北方学子一个都中不了!”

“你们也知道说我们多数生在大儒之乡,既然你们南方这么厉害。”

“那为什么过去千年,没见你们南方出个圣人!”

“到底是我们文章不行,还是考官徇私舞弊,上天自然会给出个公道!”陈良驳斥道。

南方学子被陈良一番话说的气满胸膛,手指着陈良,半天方才憋出一句:“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我呸!辱个屁!”于子明站至陈良身旁。

“各位!虽然榜单已经挂出来了,但不代表我们就真的全部落榜!”

“有胆的,随我一起去敲登闻鼓!”

“请苍天!辨忠奸!”

“好!”

“我等随你去!”

南方学子看着离去北方学子,一个个瞠目结舌。

与此同时,另一边。

“你说什么!所有北方学子聚在一起要敲登闻鼓?”

毛镶立即回道:“没错!据说是因为榜单上全是南方学子。”

“北方学子心中不忿,认为主考官刘三吾徇私舞弊,所以聚在一起敲登闻鼓。”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怒,立即命人召集群臣大开朝会。

奉天殿上,群臣见朱元璋脸色极其难看,一个个战战兢兢,屁都不敢放一个。

“刘三吾白信蹈,你看看你们干的好事!”朱元璋突然嗔怒出声,被点名的二人浑身一颤。

“陛下,臣做错什么了?”刘三吾勉强开口,表现的极为不解。

“你还有脸问!徇私舞弊,进士全为南方学子。你们做的好大事!”

“枉咱对你们如此信任!刘三吾,我记得你是湖南人吧?”朱元璋龙眉倒竖,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刘三吾。

刘三吾心中惊惧,硬着头皮道:“陛下,臣是湖南人不假,但臣没有徇私舞弊!南方学子答的确实比北方学子要好!”

“你的意思是,南方学子答的已经好到能让北方学子全部落榜?”

“哑巴了!给咱开口!”

朱元璋突然拍案怒道,群臣战战兢兢,刘三吾此时一句话也不敢再说。

“给咱查!一定要将此事彻查到底!”

“若是查不出个结果,咱诛尔等九族!”

听见诛九族三字,众人一个个吓得汗流浃背。

“完蛋了,皇爷的脾气这么大,诛九族可不是开玩笑的。”

“要是查不出来,别说九族,恐怕十族都诛的出来!”

“这刘三吾和白信蹈也是,竟然这么浑!这下好了,连我们都被牵连!”

众人心里犯嘀咕,就在这时,朱元璋又开口道:“把北方学子的试卷给咱呈上来!”

“咱要亲自批阅!”

不过多时,北方学子的试卷便放在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冷着脸看了几份试卷,发现大多数确实不怎么样,有些甚至还犯了禁忌之语。

勉强有几份看得过去的,但比起南方学子就显得平庸了。

“难不成真是北方学子能力不行?”朱元璋心中思忖,同时又拿起一份试卷。

当看到这份试卷的开头,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继续阅览下去后,他渐渐的从有兴趣转变为赞赏。

最后瞳孔一缩,内心啧啧称奇。

“这份试卷和之前的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前面勉强看得过去的,也大都不如南方学子。”

“这一份比起这次的新科状元,甚至犹有过之!”

随后,他看向试卷署名,只见陈良二字写在上面。


御书房内。

“什么?要咱在文武百官面前亲自授予他调用锦衣卫的权利,他才肯继续查下去?”

“他以为他是谁啊!咱没有他,一样可以把事情查清楚!”

朱元璋的反应不出朱标意料。

前些日子才把令牌收回,现在又要赋予对方权利。

还是在文武百官面前。

如此反复,这让群臣怎么想?

“父皇,现在正是在关键时期。”

“相对来说,儿臣觉得查清楚太子妃的死因更为重要。”

“这么多天下来,他们已经获得喘息之机。”

“现在查起已经觉得有些晚了。”

“况且之前锦衣卫并没有任何进展。”

“陈良一接手,立刻便有了新的进展。”

“现在若是要查明此事,恐怕真的离不开陈良。”

听闻此言,朱元璋冷哼一声,道:“那也不是他来胁迫咱的理由。”

“还威胁咱,咱已经秘密召见过他。”

“让他继续查下去,这小子反而得寸进尺。”

“现在要当着大臣的面赋予他权利,这不等于在所有人面前承认咱错了?”

“这样显得咱反复无常,群臣会怎么想?”

见状,朱标微微叹了口气。

随后,他幽幽道:“父皇,你知道现在有些人怎么说此事吗?”

朱元璋不禁好奇问道:“怎么说?”

“有些人觉得,太子妃的死是陛下默许的。”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放屁!”

“谁说的?咱把他舌头给拔了!”

“妄议皇家之事,从中作梗挑拨关系,哪一条罪都够他们受得!”

随后,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标。

“标儿,你不会真的信他们说的吧?”

朱标叹了口气,道:“父皇,我觉得是真是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文武百官中那些知情人是怎么想的。”

“尤其那些淮西勋贵。”

“淮西勋贵?”

这四个字像是什么特别敏感的东西一样,令朱元璋有些应激。

“是淮西勋贵这么说的?”

对此,朱标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大怒道:“咱看这些人都不想活了!”

“他们能是什么好东西!还敢来议论咱的事情!”

“标儿,这话可不敢信,咱若是知道谁要害死常氏。”

“咱绝对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诛灭九族!”朱元璋怒道。

“父皇,这话儿臣当然不信,但架不住众人有口欲言。”

“就当作是堵上他们的嘴,让那些人看到父皇要彻查此事的决心。”

见朱标如此保举陈良,朱元璋意识到,自己这次只能吃下这个亏。

自己原本是想小小的以惩戒的方式来提醒一下陈良。

没想到被陈良莫名其妙的摆了一道。

随后,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

“既然如此,咱就依着他。”

“不过也仅此一次,这小子仗着自己现在有点用,就敢来胁迫咱。”

“到以后他还了得?”

“若是将来你镇他不住,怎么办?”

“父皇放心,儿臣自有分寸。”

……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

陈良已经从朱标口中得知,朱元璋答应了此事。

“这朱标竟然真能劝动朱元璋,看样子我还是小看了朱标在他心中的地位。”

“不然就是真的为了尽快查出太子妃之事。”

“无论是哪一种,都证明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

陈良心中正思索间,只听龙椅上。

朱元璋雄浑的声音传来。

“陈良。”

陈良当即从班子里走了出来。

“臣在。”

“咱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把北镇抚司锦衣卫的调用权利赋予你。”

此话一出,群臣一片哗然。

“什么情况?陛下前些日子不是才给了陈良点颜色瞧瞧。”

“怎么这么快就变脸了?”

“陛下可不是个反复无常的人,这陈良到底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

众人一个个不免惊诧起来。

此时的朱元璋只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的疼。

自己前些日子才收走,如今没两天又还回去了。

群臣的反应果然如朱元璋所料。

“咳咳,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靠陈良来处理。”

“咱为了能够把事情解决,所以才继续让他调用锦衣卫。”

“前些日子,也是咱欠考虑了。”

此话一出,群臣一个个震惊不已。

“我没听错吧?陛下这是……认错了?”

“陛下竟然会认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陈良再次得到调用锦衣卫的权利。

此时的众人看向陈良的目光已经完全变了。

能让朱元璋认错,这是什么概念?

老朱什么人,他们这些洪武朝老臣可太知道了。

要让他认错比登天还难。

就算让他写个罪己诏,也能写成自己的功绩书。

而今天,朱元璋竟然认错了。

还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跟一个户部主事认错了。

“难道陛下变了?”

“难道陛下要变的跟李世民一样听劝?”

此时,群臣一个个心思各异,其中一名南方官员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台上的朱元璋咳嗽两声,道:“咳咳,各位有何事启奏?”

只见一人当即站了出来,启奏为江南一些官员贪污的事。

大意为一些问题不大的人,希望朱元璋从宽处理,发配流放。

而朱元璋看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心中怒不可遏。

朱元璋曾经就是被贪官整的饭都吃不上一口。

要说他对于老百姓有多话,这有争议。

但是对于贪官,朱元璋可谓是滔天大恨。

“哼!这些人咱诛他们的九族也不为过!”

“你少在这里为他们求情!”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官员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

“这些人曾经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如今犯了错便要直接处决。”

“陛下为何不念一丝旧情?”

“如此这般,只怕会让群臣之心与陛下远离!”

“望陛下放过这些罪官,把他们异地流放!”

听闻此言,朱元璋不禁有些懵逼。

以前在这件事上可从来没有人敢这么跟自己说话。

群臣也是纷纷看向这名官员。

“他吃错药了?”

而此时,他内心却是想着。

“陛下居然都认错了,想必真的想变的和唐太宗一样听劝。”


“干还是不干!”

此时,周忱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如若真让陈良如此做,自己等一干江南官员也就干到头了。

见巡抚发话,众人立即交头接耳起来。

“其实,此案也不是不可。”

“是啊,反正动那些商贾的土,只要不动我们本宅不就是了。”

“哎,无非以后就少点,总比丢了命强啊。”

众人快速商议完毕,也不管杨知府脸色,当即站起身拱手道:“我等同意陈御史的方案。”

此时,陈安等人脸色一个个变得煞白。

他们没想到陈良竟然这么做得出来,完全就是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

“议案通过!你们还坐着干什么!”

“照着陈御史的草图开工,挖!”

话音刚落,一众本地官员立即离开衙门。

随即,周忱重重吐了口气。

他走至杨知府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杨知府,我身为巡抚,下面的人干了什么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此话一出,杨知府顿时心头一颤,表面却是低头沉默。

“若是真让陈良主动自首,槛送京城,我们江南恐怕要大洗牌。

“陛下什么脾气你不会不知道,我最多就是脱了这顶乌纱帽,大不了蹲几年诏狱。”

“但是你们会有什么下场,你背后的人会受到什么波及。”

“你自己想想吧。”

说完,周忱亦离开巡抚衙门。

……

翌日,众百姓领了足数的粮食,一个个开始动工。

“你们看,那个陈良竟然亲自在那里干活!”

一众官员举着伞,目光放在陈良身上。

一旁,韩克忠等数人亦是在奋力动工。

“别说他们,那个新科状元陈安那伙人,不也在那干活?”

“那个陈良简直就是个疯子!他根本就是来江南把水搅浑!”

“我们那点事要是被陛下知道了,非得把我们剥皮萱草不可!”

“你少说两句吧,巡抚大人还在附近巡视呢。”

“哎,如今动了那些商贾的土,我们恐怕得损失不少。”

“别说了,有几处房子还是……”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大家心里都明白,说出来不怕死啊?”

“不管怎么说,起码我们不至于因为治水一事弄丢了脑袋。”

“杨知府背后的人难不成也治不了他吗?”

“是我们小看陈良这伙人了,陛下信任他们,而他们也真是不要命。”

“其实,动了也就动了,若果真能一劳永逸,也是一件好事。”

“各位,以后的日子还长着,没必要现在跟这个陈良过不去。”

“等他们走了,我们该干嘛不还是干嘛?”

众人纷纷点头道是,就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

“他不会这么轻易离开的。”

众人顿时浑身一颤,一个个转过身去。

看见来人,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杨知府,可吓坏我了。”

“杨知府,此话何意?那个宋琮不是说,他在这待不了多久了吗?”

闻言,杨知府低声道:“你看看他们那卖力干活的样子,你以为陛下看不见吗?”

“北镇抚司到处都有耳目,如此动工,他们肯定看得见。”

“实不相瞒,我上了奏疏到朝廷,原本指望我的老师能有所行动。”

“但如今的状况,恐怕老师也不能把他给怎么样。”

闻言,一旁几名官员微微叹了口气。

“不过也无妨,他们要治水,让他们治就是了。”

“我们这段时间低调一些,等他走了,江南不还是我们说了算。”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一旁杨知府呵呵一笑:“你以为他们只是下来治水的?”

闻言,众人微微一愣,道:“不然?他们又不是锦衣卫,还能来查我们不成?”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