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天,我被卖给泥腿子结局+番外

穿越第一天,我被卖给泥腿子结局+番外

番薯头小子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一个趔趄跌坐在地。正挥着扫把要打儿子的闫大叔,也停下手中动作。四双眼睛齐齐望向我,落针可闻,喉咙滚动的声音清晰可闻。我想,这具身体的长相无疑是好看的,可惜命运多舛。接收完这具身体残存的记忆,终于理清来龙去脉。我迈步与闫大郎跪到一处,与二老道:“爹临走前交代,如果有相识的人来赎,就让我嫁给他。”“如今爹已不在,以后二老便是梧娘的亲人。”“我和大郎的亲事,尽凭二老做主。”言罢,俯身一拜。我跪在地上,仅凭最后一点意志支撑,身体打晃得厉害。旁边的闫大郎伸手想要扶住我,犹豫片刻,终又收回去。那眼神,像是怕亵渎神灵。我想,闫大郎应该是爱惨了原身吧。他眼神复杂的望向我,片刻后,跪地给爹娘磕了一个头,默认了这桩婚事。农户人家,吃的多是粗粮,带壳的那...

主角:梧娘赵府发   更新:2025-04-17 15: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梧娘赵府发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第一天,我被卖给泥腿子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番薯头小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个趔趄跌坐在地。正挥着扫把要打儿子的闫大叔,也停下手中动作。四双眼睛齐齐望向我,落针可闻,喉咙滚动的声音清晰可闻。我想,这具身体的长相无疑是好看的,可惜命运多舛。接收完这具身体残存的记忆,终于理清来龙去脉。我迈步与闫大郎跪到一处,与二老道:“爹临走前交代,如果有相识的人来赎,就让我嫁给他。”“如今爹已不在,以后二老便是梧娘的亲人。”“我和大郎的亲事,尽凭二老做主。”言罢,俯身一拜。我跪在地上,仅凭最后一点意志支撑,身体打晃得厉害。旁边的闫大郎伸手想要扶住我,犹豫片刻,终又收回去。那眼神,像是怕亵渎神灵。我想,闫大郎应该是爱惨了原身吧。他眼神复杂的望向我,片刻后,跪地给爹娘磕了一个头,默认了这桩婚事。农户人家,吃的多是粗粮,带壳的那...

《穿越第一天,我被卖给泥腿子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一个趔趄跌坐在地。

正挥着扫把要打儿子的闫大叔,也停下手中动作。

四双眼睛齐齐望向我,落针可闻,喉咙滚动的声音清晰可闻。

我想,这具身体的长相无疑是好看的,可惜命运多舛。

接收完这具身体残存的记忆,终于理清来龙去脉。

我迈步与闫大郎跪到一处,与二老道:“爹临走前交代,如果有相识的人来赎,就让我嫁给他。”

“如今爹已不在,以后二老便是梧娘的亲人。”

“我和大郎的亲事,尽凭二老做主。”

言罢,俯身一拜。

我跪在地上,仅凭最后一点意志支撑,身体打晃得厉害。

旁边的闫大郎伸手想要扶住我,犹豫片刻,终又收回去。

那眼神,像是怕亵渎神灵。

我想,闫大郎应该是爱惨了原身吧。

他眼神复杂的望向我,片刻后,跪地给爹娘磕了一个头,默认了这桩婚事。

农户人家,吃的多是粗粮,带壳的那种。

这具身体,细皮嫩肉,身娇体弱,哪受过这样的苦,即使是在农村长大的我,也一时难以适应。

日子,在我喉咙被粗粮饼卡出血,咽不下苦涩的野菜粥,和闫大娘的摔摔打打中,艰难的过着。

一日清晨,闫大郎偷偷塞给我一个滚热的鸡蛋,他红着耳根道:“快吃,娘给我的鸡蛋,分你一个。”

我看着鸡蛋,眼冒星星,好险没用手拭口水。

感谢原身从小教养形成的肌肉记忆。

作为物质丰富的二十一世纪青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被水煮蛋勾得想跪地唤苍天。

闫大郎迅速剥去蛋壳,将光滑温暖的蛋塞进我手心,转身走出房门。

我细细品尝着穿越以来的第一口细粮,心中泪流满面。

突然,闫大娘的大嗓门穿透整个农家小院:“闫大郎,你竟然敢偷捡老娘的鸡蛋开小灶,那都是要攒着去换钱的,你站住,看老娘不打死你。”

说完拖着院里的扫把追着闫大郎满院跑。

再次见到闫大郎时,他右脸一块淤青,站在屋外朝我乐,滑稽的样子,像极我之前养的小金毛。

我拉他进屋,用热毛巾给他热敷。

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工作后不久,母亲也去世,身处异世,闫家的温暖如和煦暖阳滋养我干枯的灵魂。

这具身体的原主人与闫大郎相识,还颇有一些渊源。

闫家原本的日子也不错,闫家的祖辈
闫大娘喝完茶,将茶杯豪气一放:“这叫自家媳妇自家疼,你们羡慕啊,回家找自己男人去。”

婶子们玩笑越开越放开,臊得大姑娘小媳妇们满脸通红。

村里偶有流言,那些没选上的人家,背地嚼舌根道:“别到时候活干了一分钱拿不到,一个小媳妇哪有那本事,跟城里的大布庄合作。”

等结完第一批货款,背地里的蛐蛐声都不见了。

一个女人,动动针线剪子,一个月就能赚到四五百文。

农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买些必要的盐糖,一年也花不了几文钱。

四五百文,都够一大家子一年的零花了。

渐渐的,替闫家制成衣的人已经遍布全乡,那些没选上的人家也更加卖力巴结,闫大娘终究没经住糖衣炮弹,问道:“梧娘啊,咱们家还能再收点人不,好些跟我关系不错的婶子也想来咱家做工,还有几个想把女儿送来学刺绣。”

看着闫大娘一脸堆笑的模样,我不忍心拒绝,又不得不实话实说:“最近几个月的订单量都十分稳定,最近还出现了很多小作坊仿制咱们成衣样式抢生意,市场已经饱和。”

闫大娘见我如此说,顿如霜打的茄子。

“娘也不用担心,虽然咱们的成衣不招人,但是我有其他的方法,让乡民们也跟着赚钱。”

见我有新的赚钱法子,闫大娘转忧为喜,眼神急切的暗示我快说。

我招呼一声,将闫家四口唤到堂屋,郑重道:“我要修路。”

四周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几个呼吸后,闫大娘第一个反应过来:“这哪里是赚钱,这是花钱啊。”

见我不语,闫大郎结巴道:“为何要修路,咱家账上的银钱够吗?”

闫大郎一直充当着成衣作坊账房,家底有多少,他了熟于心。

给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我缓缓道:“咱家这两年存了两千两,我打算拿出来修路。”

见闫大郎欲言又止,我继续道:“虽然想要修一条连接官道的大路不可能,但咱们可以另辟蹊径。”

说着,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简易地图,几颗脑袋同时围上来,我指着地图道:“看,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前面再搭一座短桥,只要两公里就能连上官道......”商量下来,执行的事情交由闫大郎去做,我这个军师功成身退,留
靠着做行商攒下一些家业,到闫大叔这一辈,家中仍有二十亩良田。

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丰年粮仓满,荒年不饿肚。

三年前,闫大郎闹着要读书,他爹娘拗不过,就让他跟着村里的老童生启蒙。

他竟然读得很好。

三年不到,老童生就说没什么能再教他,如果能去县里的私塾,保管能考上秀才。

闫家爹娘咬咬牙,将十亩田地卖了二十两,准备年后送他去私塾。

如今,卖地的钱被拿去赎了我,闫家已是捉襟见肘,得想个办法才行。

2自古涉及银钱,无非开源节流。

说到开源,在现代,我不过是一个考公失败,靠着亲妈棺材本资助,开了家服装店混饭吃的普通人。

翻遍原生记忆,唯一能拿来糊口的,也只有刺绣和做衣服的本事。

可惜我一没本钱,二没人脉,甚至没有自由的身份,想赚钱谈何容易。

来到规则迥异的异世,先苟住才是第一要务,当务之急是要先融入闫家的生活。

正值春耕,天刚蒙蒙亮,村里人已经扛着爬犁挑着担子,往田地去。

我用粗麻布将头脸包住,只露出眼鼻。

闫家四口正准备去田里,见我这身打扮,均是诧异。

闫大郎快步上前:“梧娘,你不用跟我们下地,这不是你能做的。”

我侧身绕开闫大郎,面对闫家父母道:“小妹都能下地做活,作为闫家的一份子,我当然也能做。”

三五天下来,多了一个劳力的闫家,不仅春耕进度没有跟上,还在第五日傍晚请了隔壁村的郎中上门。

给村里的老妇人小媳妇们闲时嗑牙增添了不少谈资。

村口大槐树下。

扒野菜的李嫂子道:“闫家那儿媳妇长得真不赖,那胳膊腿比刚出锅的白面馒头还白。”

旁边编草篮的刘婶子道:“好看不中用。

新媳妇前脚插秧苗,闫家小妮子后脚扶,就这样,第二天闫家水田里还能浮起好多秧苗。”

一群女人哄堂大笑。

李嫂子眼尖,远远看见从地里回来的闫大娘。

赶紧朝着大家打眼色。

闫大娘回家后,气不打一处来,拽着闫大郎就开始数落:“败家玩意儿,不跟爹娘商量,就敢花掉二十两银子,现在念私塾的钱没了,家里还多张吃饭的嘴,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言罢,一屁股坐地上开始哭天抢
老该受的。”

说完砰砰磕了三个响头。

闫老太太心疼的将我搂在怀里:“好孩子,你的事,为你改换户籍时,我们早知道了,我跟你爹又不傻,怎会对儿子带回来一个人不闻不问。

都是苦命的孩子,能拉拔一把是一把。”

“咱家就小竹一个傻的,啥也不知道。”

说着拍拍我的背,宠溺的哄道。

小竹听自己娘如此编排自己可不依,娇嗔道:“谁说我傻了,我多少也能猜到一些,只那是我嫂子,不管啥样,我都稀罕她。”

说完,抱着我的手臂一阵摇晃。

被这样一番对待,我尘封的心扉慢慢敞开。

多年相处,我早已将他们视为至亲之人。

李家公子虽被打走,但我心中仍惴惴不安。

一月后,京中传回闫大郎被授翰林院编修的消息,全家人喜不自胜,闫老爹高兴得在村里连摆三天流水席。

不久,大郎来信,让我将家中事务处理妥当后,带着爹娘妹妹去京城,全家都笼罩在喜庆中。

我将成衣作坊一分为二,六分股交由村中打理,四分卖与几家富户。

前两年,大郎中举后,家中出银,由老童生牵头给村中建了私塾,还资助了一批贫寒学子,往后每年的开销也由闫家供应。

如今举家搬迁京城,将六分股交由村中打理,既保证村民的生活不受影响,还能资助更多家贫的孩子念书,这也是我和大郎共同的心愿。

忙忙碌碌中,一家人期盼着与大郎早日团聚,等来的却是大郎被弹劾与贱籍女子通婚,陛下下旨夺了翰林院编修之职。

我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得知消息后,一家人情绪如坐过山车。

我愧疚的对二老道:“大郎如今的祸事皆是因我而起,我自去京城辩驳。”

言罢,深深的给二老磕了一个头。

闫大娘赶紧过来拉我:“这有什么好磕的,我们原本只指望大郎能考个秀才回来,就已经是老闫家祖坟冒青烟了。”

闫大叔也道:“如今大郎的成就都是你给的,不当官又如何,回家开个私塾教孩子,咱们一家人也能过得和乐。”

我并未听从二老的劝告,留下一封家书,第二日天未亮便踏上进京的路。

刚到京城不久,就在投告无门时,里正的远房族亲,翰林院学士李大人送来全乡人的“万名书”。

万名书细
数这些年闫家的功绩,直言不想朝廷失去一位好官。

签名处更是形式各异的笔记,大部分字迹杂乱,状若孩童笔记,有些甚至由人代写,自己按上手印。

李大人说,全乡九百一十六户,一户不少,全在上面。

我接过沉重的万名书,心中五味杂陈。

开制衣作坊只是为了赚钱,给村里修路、修私塾,是为了完成原身的遗愿。

可如今,报之以寸草回之以春晖,我为自己曾经的自我感动而羞愧。

拿着乡民的万名书,再由李大人向陛下陈情,第二年开春,陛下下旨将大郎指为海洲县令。

海州多雾瘴,全国屈指可数的穷。

朝中多以为这是贬斥,无人再反对,可没人知道,这才是我们的志向所在。

我跟着大郎即日上任。

给家中去信,让爹娘和小竹安心,等我们在海州安顿以后,再接他们团聚。

可爹娘哪里是愿意等的,用小竹学娘的话说:“两个圆房都磨磨唧唧的人,等他们得等到什么时候。”

收到信不过月余,三人便跟着商队一路南下。

进入海州县境内不久,骡车中的三人被官道边整齐的吆喝声吸引。

小竹撩开车帘,咸湿的海风吹过,头发粘腻的贴在脸上。

一群光着膀子的壮年正热火朝天的敲打石头,拌着锤子敲打石头的频率,嘴中吆喝着:“要致富额哟嘿” “先修路额哟嘿”--全文完--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