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同林溪的画作、老街居民的联名信,一起提供给了那位记者。
几天后,一篇题为《墨香的呐喊:一座江南古镇老街的存亡之争》的深度报道,出现在了那家独立媒体的网站和公众号上。
报道详细叙述了闻墨轩的故事,陈默的坚持,老街居民的守护,以及宏达地产在拆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
报道中特别提到了那些用特殊墨水书写的文字和画作,并附上了在特定光线下呈现出荧光痕迹的照片。
记者巧妙地暗示,这种特殊的“墨”,就像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见证着开发商的粗暴和守护者的决心。
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网络上,关于南溪老街和闻墨轩的讨论热度空前高涨。
许多文化界人士、历史学者也纷纷发声,呼吁保护南溪老街,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舆论的压力,像潮水般涌向宏达地产和当地相关部门。
宏达地产和李经理显然没有料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旧书店,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竟然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他们试图公关,辩解,甚至威胁要起诉媒体诽谤。
但“留痕墨”的存在,那些在特定光线下闪耀着荧光的文字和签名,像是一种无法辩驳的、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证据,让他们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人们更愿意相信,这墨香中蕴含着某种力量,某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
不久之后,市文化局和文物保护部门介入调查。
专家们来到南溪老街,对闻墨轩及其藏书、以及老街的其他历史建筑进行了评估。
他们惊讶于闻墨轩藏书的丰富和价值,也确认了老街的历史文化意义。
最终,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上级部门的干预下,南溪镇老街的整体改造计划被叫停。
政府部门表示,将重新规划,以保护性开发为主,保留老街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根脉。
闻墨轩,以及老街上的大部分老建筑,得以幸存。
这是一个无声的胜利。
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
陈默用他的坚持,用叔公留下的智慧,用那些无声的书籍和墨香,联合起众人的力量,最终守护住了这片宁静的土地。
当消息传来时,老街沸腾了。
人们欢呼雀跃,王大爷激动地放起了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