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林晚晴在一次转移伤员的途中,遭遇了越军的袭击,小提琴可能就是在那时受了损伤。
根据老人的指引,我们在一个废弃的掩体里,发现了一些与小提琴有关的线索。
掩体的墙壁上刻着一些模糊的字迹,似乎是在记录着当时的情况。
我们顺着这些线索,一步步接近真相,而这段跨国寻琴之旅,也让我与林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仿佛我们都被林晚晴的精神所牵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8 玉兰花的密码与艺术基金的构想在跨国寻琴的过程中,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林晚晴当年小提琴受损的关键地点。
在那里,我们发现了琴盒被越军炮弹击中的痕迹,而琴盒夹层里的情书,字迹虽已被血染红,但“玉兰”二字依然清晰可辨。
那一刻,我心中一动,突然想起大哥后腰那道救火伤疤,形状竟与玉兰花有些相似。
我意识到,这把小提琴、玉兰花以及大哥的伤疤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回到深圳后,我开始构思一个名为“玉兰花艺术计划”的项目,希望能将林晚晴对音乐的热爱、大哥的坚韧精神以及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融合在一起。
我决定在遗嘱中指定将一部分遗产用于成立“玉兰花艺术基金”。
这个基金不仅要支持像建国这样有艺术天赋的晚辈追求梦想,还要开展工业设计与摇滚音乐的跨界项目,让艺术在不同领域中碰撞出火花。
我找到建国,向他讲述了我的构想。
他听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说:“二叔,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我愿意全力支持。”
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未来艺术的无限可能。
为了让艺术基金更具影响力,我开始四处奔走,联系各方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大哥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他虽然不太懂艺术,但他能感受到这个计划的意义,也积极地帮我出谋划策。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玉兰花艺术基金”的规划。
三叔、四叔等人起初有些疑虑,但在听完我的解释后,也纷纷表示支持。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也看到了艺术梦想传承下去的希望。
而玉兰花,这个贯穿我生命中重要记忆的象征,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