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巍陈清的其他类型小说《绝弦之音焦尾诉李巍陈清大结局》,由网络作家“道上道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一丝“生机”。要化解煞气,或许不能强行压制,而是需要……“疏导”和“共鸣”。他需要理解那首《破阵悲歌》的真意,理解段将军最后的心情。他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这股积郁了近千年的悲愤和杀气,得到一个“正确”的抒发途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序地外泄,伤人伤己。李巍决定,他需要再次接触那把琴,这一次,不是试探,而是主动去“倾听”那段血色的弦音。4破阵悲歌,英魂共鸣这是一个需要极大勇气的决定。李巍深知,主动去倾听和感应“焚桐”琴中那段充满杀伐与悲愤的残响,无异于将自己的精神置于风暴中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那股强大的负面能量吞噬,心神受损。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向白老请教了一种可以暂时稳固心神、抵御外邪侵扰的“金光护身咒”,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聊胜...
《绝弦之音焦尾诉李巍陈清大结局》精彩片段
那一丝“生机”。
要化解煞气,或许不能强行压制,而是需要……“疏导”和“共鸣”。
他需要理解那首《破阵悲歌》的真意,理解段将军最后的心情。
他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这股积郁了近千年的悲愤和杀气,得到一个“正确”的抒发途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序地外泄,伤人伤己。
李巍决定,他需要再次接触那把琴,这一次,不是试探,而是主动去“倾听”那段血色的弦音。
4 破阵悲歌,英魂共鸣这是一个需要极大勇气的决定。
李巍深知,主动去倾听和感应“焚桐”琴中那段充满杀伐与悲愤的残响,无异于将自己的精神置于风暴中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那股强大的负面能量吞噬,心神受损。
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向白老请教了一种可以暂时稳固心神、抵御外邪侵扰的“金光护身咒”,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聊胜于无。
他在工作间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的“清净结界”,用朱砂、糯米和几枚沾染了他自身气息的玉石环绕四周。
然后,他再次打开铅盒,将“焚桐”琴取出,平放在铺着明黄色丝绸(据说黄色属土,可中和锐金之气)的工作台上。
他没有立刻触摸琴弦,而是盘膝坐在琴前,闭上眼睛,调整呼吸,默念了几遍“金光护身咒”,努力让自己的心境保持空明和平静。
他开始观想。
观想自己并非要对抗或压制这把琴,而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一个理解者,去感受它所承载的故事。
他想象着石城之上,那位孤独的将军,面对着城下如潮的叛军,怀抱着心爱的战琴,准备奏响生命中最后的悲歌。
渐渐地,他感觉到工作间里的空气开始变得凝重,那股熟悉的、锐利的煞气再次弥漫开来。
但他这一次没有抗拒,而是敞开自己的感知,任由那股能量包围自己。
冰冷、暴戾、悲怆、愤怒、不甘……种种极端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
他仿佛听到了震天的喊杀声,闻到了浓重的血腥味,看到了城破家亡的惨烈景象!
他的头开始剧痛,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
那股能量在冲击着他的“清净结界”,结界边缘的玉石发出轻微的嗡鸣,光泽忽明忽暗。
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他猛地睁
道,他成功了。
他用自己的方式,“听”懂了那首《破阵悲歌》,也“告慰”了那位忠勇将军不屈的英魂。
5 焦桐新生,弦音复正煞气初步得到疏导和化解,但修复工作还远未结束。
“焚桐”琴的物理损伤(琴身的烧灼痕迹、可能存在的内部结构问题)以及琴弦本身的凶性材质,仍然需要处理。
李巍休息了两天,恢复了一些精神后,开始着手进行真正的修复。
他没有试图去完全消除琴身上的烧灼痕迹和龟裂纹,因为那已经是这把琴历史的一部分,是段将军最后悲壮印记的见证。
他只是用极其温和的天然树脂和木粉混合物,小心地填补了一些可能影响结构稳定性的较大裂缝,并用天然蜂蜡反复打磨琴身,让其光泽变得内敛、温润,减少那份血色的凶光。
最关键的是琴弦。
那七根材质不明、充满煞气的琴弦,是“凶性”的主要载体之一,必须更换。
李巍选择了最顶级的“冰弦”——一种用特殊工艺处理过的天然蚕丝弦。
这种丝弦音色纯净、温和,韧性极佳,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带有一种中正平和之气,可以中和、引导残余的煞气。
换弦的过程,李巍也进行得如同仪式般庄重。
他先用浸泡过艾草和菖蒲(两者皆有辟邪、清净之效)的软布,仔细擦拭琴身和琴轸(系弦的部位),去除可能残留的秽气。
然后,他按照古法,一丝不苟地将七根冰弦依次安装、调试。
在调试琴音时,他没有再刻意去感应或注入任何强烈的情绪,只是保持着一颗平和、专注的匠心,力求将每一个音都调到最纯正、最和谐的状态。
当最后一根弦调定,李巍试着轻轻拨弹。
“叮咚……”一声清越、悠扬、如同山涧泉鸣般的琴音响起。
没有了之前的金戈杀伐,没有了刺耳的悲鸣,也没有了那令人心悸的煞气。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了烈火与鲜血洗礼后,沉淀下来的、带着无尽沧桑和故事感的、深沉而醇厚的音色。
这音色中,依然能听出一丝淡淡的苍凉和悲壮,但那已经不再是伤人的利刃,而是如同史诗般的吟唱,引人追思,却不再令人恐惧。
李巍知道,这把曾经的“血桐琴”、“焚桐”琴,终于摆脱了千年戾气的束缚,
箱子里,以隔绝其大部分煞气。
同时,他开始了艰难的文献搜寻工作。
他重点查找与“焚桐”、“凶琴”、“煞音”相关的古代文献、地方志、甚至是民间传说和异闻录。
他知道,这种被正统视为“邪门歪道”的东西,很难在官方史料中找到记载。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省图书馆的古籍特藏部,一本名为《南疆异闻录》的明代手抄本残卷中,他找到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记载:“……大理国末年,权臣弄政,国祚将倾。
有忠勇将军段氏,据守石城,抵抗叛军月余,粮尽援绝。
城破之日,段将军不愿受辱,于城楼之上,以身殉国。
传其殉国之时,身边唯有一琴,乃其祖传‘血桐琴’。
此琴传乃以战死沙场之勇士血浸泡百年桐木,辅以秘法炼制,弦音可裂金石,亦可惑人心智。
段将军于城楼之上,以指代刀,血染琴弦,奏《破阵悲歌》,声传十里,闻者无不肝胆俱裂,叛军为之夺气。
曲终之时,将军引颈自刎,血溅焦桐。
后叛军入城,欲夺此琴,然琴身自燃,发出鬼哭神嚎之音,触之者非死即疯。
后此琴不知所踪……”段氏将军!
血桐琴!
《破阵悲歌》!
血溅焦桐!
琴身自燃!
李巍将这段记载反复读了几遍,背脊阵阵发凉。
这段描述,与他手中的“焚桐”琴特征高度吻合!
暗红色的琴身、焦灼的痕迹、弦音中的杀伐之气……很可能,他手中的这把琴,就是那把沾染了段将军忠魂、热血与无尽悲愤的“血桐琴”!
“血桐琴”因段将军最后的壮烈牺牲,其蕴含的能量发生了某种质变,融合了将军不屈的战意、亡国的悲愤、以及对叛徒的刻骨仇恨,最终演变成了更接近“焚桐”的凶厉之物。
那不成调的“鬼音”,或许就是段将军临终前那段用生命和鲜血奏响的《破阵悲歌》的残响!
找到了可能的根源,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股能量太强大、太刚烈了!
它蕴含的不仅仅是煞气,更有一位忠勇之士宁死不屈的英魂执念!
这样的执念,如何化解?
李巍想起了白老的话:“唤醒木中之灵”。
段将军虽含恨而终,但他首先是一位忠勇的将军,他的本心是保家卫国,是守护正义。
这或许就是“血桐琴”中残存的
开眼睛,伸出手指,不是去按压,而是轻轻地、带着无限敬意地,拨动了其中一根琴弦!
“铮——!”
一声仿佛来自远古战场的、裂金碎玉般的长啸,响彻整个古迹斋!
这一次,李巍没有被震退。
他强忍着不适,将自己的意念,伴随着指尖的拨动,传递给这根震颤的琴弦:“我听到了!
段将军!
你的忠勇,你的悲愤,我听到了!”
琴弦的震动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变化,不再是纯粹的暴戾,而是多了一丝……倾诉的意味。
李巍受到了鼓舞。
他继续拨动琴弦,一根,又一根。
他没有试图去弹奏任何曲调,只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回应琴弦传递出的情绪。
时而铿锵如拔剑,回应它的愤怒; 时而低回如呜咽,共鸣它的悲伤; 时而急促如冲锋,理解它的不甘; 时而长吟如号角,敬佩它的忠勇。
他的每一次拨弦,都像是在与那个千年前的英魂对话。
他不是在弹琴,而是在用自己的心神,去“翻译”那段被封印在弦音中的《破阵悲歌》。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
李巍感觉自己的精神力如同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脸色苍白如纸。
但他没有停下。
他能感觉到,“焚桐”琴的反抗在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理解后的宣泄。
那股暴戾的煞气,虽然依旧强大,但不再像之前那样混乱和充满攻击性,而是多了一种悲壮的、慷慨激昂的韵律。
终于,当李巍拨响最后一根琴弦,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自己对段将军遭遇的全部理解和敬意传递过去时——“嗡————”七根琴弦同时发出了一声悠长、深远、如同钟鸣般的合响!
这声音不再尖锐刺耳,也不再暴戾噬人,而是充满了无尽的苍凉、悲壮,以及一种……放下后的释然。
紧接着,琴身之上,那些暗红色的龟裂纹路中,竟然开始渗出一缕缕极淡的、如同青烟般的黑气!
这些黑气在空中扭曲了几下,便悄无声息地消散了。
那是积郁了千年的……煞气和怨念!
随着黑气的消散,琴身暗红色的光泽似乎柔和了一些,那股令人不安的炽热与冰寒感也大大减弱。
李巍瘫坐在地,感觉身体被掏空,但心中却一片清明。
他知
找到它煞气的根源。
它究竟是在何种仪式或事件中被制成?
它沾染了谁的血与恨?
它最后一次奏响,是在怎样的场景下?
只有了解它的‘故事’,才能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
这恐怕比解开‘墨魅’心结还要困难百倍。”
白老建议李巍先不要轻易去弹奏或修复它,而是尝试用平和、中正的方式去“感应”它,比如用沉香、檀香等阳性香料熏燎,用《道德经》、《心经》等蕴含平和智慧的经文环绕,观察它的反应。
同时,从它的形制、纹路、材质等方面入手,查找可能的线索。
李巍回到古迹斋,按照白老的方法,点燃上好的海南沉香,让宁静的香气缓缓萦绕在琴盒周围。
他又找来手抄的《心经》,放在琴盒旁边。
然后,他才小心翼翼地揭开了那层厚重的红布,露出了琴盒。
打开琴盒,那张暗红色的“焚桐”琴终于完整地展现在眼前。
近距离观察,更觉诡异。
琴身遍布的龟裂纹并非自然形成,更像是……某种符箓的变体,深深烙印在木纹之中。
琴面光泽暗沉,却隐隐反射着血色。
七根琴弦材质不明,非丝非钢,触手冰凉,带着一股金属的腥气。
李巍戴上特制的手套,轻轻触摸琴身。
指尖传来的,不再是木材的温润,而是一种……如同触摸凝固熔岩般的、带着毁灭气息的炽热感,同时又夹杂着刺骨的冰寒!
两种极端的感觉交织在一起,让人极不舒服。
他尝试着将一丝平和的意念注入琴身。
“铮!!”
一声极其尖锐、刺耳的弦音猛地响起,如同利刃划破寂静!
李巍感觉自己的脑袋像是被重锤敲了一下,眼前发黑,连忙收回手,后退了几步。
琴弦兀自震颤着,发出低沉的、如同野兽般的呜咽声。
工作间里沉香的宁静气息被瞬间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狂躁、暴戾的能量,如同风暴般席卷了整个空间!
李巍脸色发白。
这“焚桐”的抗拒性和攻击性,远超他的预料!
仅仅是试探性的接触,就引发了如此强烈的反弹。
看来,温和的“感化”之路,行不通。
他必须找到更直接的方法,去了解这把凶琴的“过去”。
3 古籍残片与血色弦音接下来的几天,李巍将“焚桐”琴暂时封存在一个用厚铅板内衬的特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