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他成功了。
他用自己的方式,“听”懂了那首《破阵悲歌》,也“告慰”了那位忠勇将军不屈的英魂。
5 焦桐新生,弦音复正煞气初步得到疏导和化解,但修复工作还远未结束。
“焚桐”琴的物理损伤(琴身的烧灼痕迹、可能存在的内部结构问题)以及琴弦本身的凶性材质,仍然需要处理。
李巍休息了两天,恢复了一些精神后,开始着手进行真正的修复。
他没有试图去完全消除琴身上的烧灼痕迹和龟裂纹,因为那已经是这把琴历史的一部分,是段将军最后悲壮印记的见证。
他只是用极其温和的天然树脂和木粉混合物,小心地填补了一些可能影响结构稳定性的较大裂缝,并用天然蜂蜡反复打磨琴身,让其光泽变得内敛、温润,减少那份血色的凶光。
最关键的是琴弦。
那七根材质不明、充满煞气的琴弦,是“凶性”的主要载体之一,必须更换。
李巍选择了最顶级的“冰弦”——一种用特殊工艺处理过的天然蚕丝弦。
这种丝弦音色纯净、温和,韧性极佳,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带有一种中正平和之气,可以中和、引导残余的煞气。
换弦的过程,李巍也进行得如同仪式般庄重。
他先用浸泡过艾草和菖蒲(两者皆有辟邪、清净之效)的软布,仔细擦拭琴身和琴轸(系弦的部位),去除可能残留的秽气。
然后,他按照古法,一丝不苟地将七根冰弦依次安装、调试。
在调试琴音时,他没有再刻意去感应或注入任何强烈的情绪,只是保持着一颗平和、专注的匠心,力求将每一个音都调到最纯正、最和谐的状态。
当最后一根弦调定,李巍试着轻轻拨弹。
“叮咚……”一声清越、悠扬、如同山涧泉鸣般的琴音响起。
没有了之前的金戈杀伐,没有了刺耳的悲鸣,也没有了那令人心悸的煞气。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了烈火与鲜血洗礼后,沉淀下来的、带着无尽沧桑和故事感的、深沉而醇厚的音色。
这音色中,依然能听出一丝淡淡的苍凉和悲壮,但那已经不再是伤人的利刃,而是如同史诗般的吟唱,引人追思,却不再令人恐惧。
李巍知道,这把曾经的“血桐琴”、“焚桐”琴,终于摆脱了千年戾气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