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它煞气的根源。
它究竟是在何种仪式或事件中被制成?
它沾染了谁的血与恨?
它最后一次奏响,是在怎样的场景下?
只有了解它的‘故事’,才能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
这恐怕比解开‘墨魅’心结还要困难百倍。”
白老建议李巍先不要轻易去弹奏或修复它,而是尝试用平和、中正的方式去“感应”它,比如用沉香、檀香等阳性香料熏燎,用《道德经》、《心经》等蕴含平和智慧的经文环绕,观察它的反应。
同时,从它的形制、纹路、材质等方面入手,查找可能的线索。
李巍回到古迹斋,按照白老的方法,点燃上好的海南沉香,让宁静的香气缓缓萦绕在琴盒周围。
他又找来手抄的《心经》,放在琴盒旁边。
然后,他才小心翼翼地揭开了那层厚重的红布,露出了琴盒。
打开琴盒,那张暗红色的“焚桐”琴终于完整地展现在眼前。
近距离观察,更觉诡异。
琴身遍布的龟裂纹并非自然形成,更像是……某种符箓的变体,深深烙印在木纹之中。
琴面光泽暗沉,却隐隐反射着血色。
七根琴弦材质不明,非丝非钢,触手冰凉,带着一股金属的腥气。
李巍戴上特制的手套,轻轻触摸琴身。
指尖传来的,不再是木材的温润,而是一种……如同触摸凝固熔岩般的、带着毁灭气息的炽热感,同时又夹杂着刺骨的冰寒!
两种极端的感觉交织在一起,让人极不舒服。
他尝试着将一丝平和的意念注入琴身。
“铮!!”
一声极其尖锐、刺耳的弦音猛地响起,如同利刃划破寂静!
李巍感觉自己的脑袋像是被重锤敲了一下,眼前发黑,连忙收回手,后退了几步。
琴弦兀自震颤着,发出低沉的、如同野兽般的呜咽声。
工作间里沉香的宁静气息被瞬间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狂躁、暴戾的能量,如同风暴般席卷了整个空间!
李巍脸色发白。
这“焚桐”的抗拒性和攻击性,远超他的预料!
仅仅是试探性的接触,就引发了如此强烈的反弹。
看来,温和的“感化”之路,行不通。
他必须找到更直接的方法,去了解这把凶琴的“过去”。
3 古籍残片与血色弦音接下来的几天,李巍将“焚桐”琴暂时封存在一个用厚铅板内衬的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