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朱允熥陈云全文

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朱允熥陈云全文

给钱就行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朱允熥看着神色各异的人,扔下了这样子一个巨大的炸弹。阁老!首辅!次辅!这三个位置,不就是事实上的丞相么?虽然先皇废黜了丞相这个名字,但首辅不就是事实意义上的丞相么?正当众人心潮澎湃的时候,朱允熥再次开口了。“此外,阁老之职位是没有官衔品阶的,担任阁老职位的,一般从大学士、以及六部主官中择选。”这句话说完之后,众人瞬间稍微冷静了一下,但却并没有冷静太多。毕竟就算是没有品阶又能够如何?品阶不过是限制“首辅”真的成为“丞相”的一个把关而已,对于皇帝来说,因为阁老没有品阶,所以随意就可以废黜,自此之后,哪怕是首辅手中有所谓的权力,也不能够对皇帝造成威胁了。可....还是那句话。那又如何?这可是实打实的权力!而没有人等众人反应过来,朱允熥便直...

主角:朱允熥陈云   更新:2025-04-21 15: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陈云的其他类型小说《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朱允熥陈云全文》,由网络作家“给钱就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允熥看着神色各异的人,扔下了这样子一个巨大的炸弹。阁老!首辅!次辅!这三个位置,不就是事实上的丞相么?虽然先皇废黜了丞相这个名字,但首辅不就是事实意义上的丞相么?正当众人心潮澎湃的时候,朱允熥再次开口了。“此外,阁老之职位是没有官衔品阶的,担任阁老职位的,一般从大学士、以及六部主官中择选。”这句话说完之后,众人瞬间稍微冷静了一下,但却并没有冷静太多。毕竟就算是没有品阶又能够如何?品阶不过是限制“首辅”真的成为“丞相”的一个把关而已,对于皇帝来说,因为阁老没有品阶,所以随意就可以废黜,自此之后,哪怕是首辅手中有所谓的权力,也不能够对皇帝造成威胁了。可....还是那句话。那又如何?这可是实打实的权力!而没有人等众人反应过来,朱允熥便直...

《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朱允熥陈云全文》精彩片段


朱允熥看着神色各异的人,扔下了这样子一个巨大的炸弹。

阁老!

首辅!次辅!

这三个位置,不就是事实上的丞相么?

虽然先皇废黜了丞相这个名字,但首辅不就是事实意义上的丞相么?

正当众人心潮澎湃的时候,朱允熥再次开口了。

“此外,阁老之职位是没有官衔品阶的,担任阁老职位的,一般从大学士、以及六部主官中择选。”

这句话说完之后,众人瞬间稍微冷静了一下,但却并没有冷静太多。

毕竟就算是没有品阶又能够如何?

品阶不过是限制“首辅”真的成为“丞相”的一个把关而已,对于皇帝来说,因为阁老没有品阶,所以随意就可以废黜,自此之后,哪怕是首辅手中有所谓的权力,也不能够对皇帝造成威胁了。

可....还是那句话。

那又如何?

这可是实打实的权力!

而没有人等众人反应过来,朱允熥便直接宣布了第一位“阁老”的人选。

“陈云,你一直跟随朕,自琼州岛走到了如今。”

“琼州上,你便担任“首辅”之职位,只是如今朝堂庞大,你怕是掌控不住,所以便先当一当这个阁老吧,至于首辅么.....”

他环视着站在那里的众人:“首辅的位置,还是有才有德者居之。”

有才有德者居之?

六部尚书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朝中左右都御史也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几位理论上来讲先了六部尚书一步的“大学士”们也都是开始热血沸腾起来了。

殿下....哦不,是陛下,陛下这意思不是很简单了?

他不会任人唯亲!

而好像是感觉今日的刺激还不够一样,朱允熥并没有停止自己扔“炸弹”的行为,紧接着便看着众多士大夫说道:“此外么,还有一点。”

他的声音漠然。

“朕觉着,朝堂太过于安宁了一些。”

“总有些人觉着自己出身高贵、读过几年书,便自认为高人一等了。”

“这是不行的。”

“所以....朕决定,专门建立一个考核官员的部门,这个部门独立于六部之外,不受到六部的管辖,直接听命于朕。”

朱允熥咧开嘴笑了笑,脸上神色中带着玩味,像是坐在钓鱼台,看着自己手中钓线上咬着钩、快要被钓上岸鱼儿的那个渔翁。

这个消息的震惊程度不下于方才“内阁”的消息。

因为....这个部门,会波及到所有人。

“陛下!此事不可啊!速来没有如此的惯例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时的众多大臣甚至顾不上管先前所说的“内阁”制度了,反正内阁制度能进去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该轮不到的还是轮不到。

但....这个考核制度可是会关系到所有人的啊!

士大夫集团整个像是被踩到了尾巴的老鼠一样,急的吱吱哇哇的乱叫乱喊着。

整个奉天殿上都乱成了一锅粥了。

此时,奉天殿后殿,朱元璋也是瞧着这一幕,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

他咂了咂嘴:“这个兔崽子,刚登基、甚至还没登基呢就敢搞这样的事情?真不怕那群文人给他在背后使坏啊。”

“就是咱也是要担心史书上会不会留下一笔难看的,这小子难道就一点都不担心?”

正如同他所猜想的那样,文人集团中,已经有人开始言语中带着这样的“威胁”了,提到了帝王起居注、乃至于“实录”等事情。

甚至有些文官,此处特意强调,礼部尚书王法可。


朱允熥拍了拍手,他看着王法可说道:“因言杀人?那倒不至于。”

他笑眯眯的说道:“樊生,我记得你那里有王爱卿的相关东西是吧?我从前还看过,当成笑话来看的那个。”

樊生神色不变,上前一步。

他手中拿着的是早就准备好了的“王法可”的资料。

“启禀陛下,这便是王大人的“故事”了。”

事实上,今日就算是王法可不跳出来,他们也是要拿王法可开刀的。

为什么?

因为王法可是六部尚书当中最弱的一个。

他既没有“同党”,所处的位置又不是很重要,甚至他本身的屁股就是最脏的那个。

这样的一个人是杀鸡儆猴最好的对象。

朱允熥嘴角带着玩味的看着樊生:“那...你就为众人好好的念一念吧。”

“也让诸位爱卿都听一听这个美好的故事。”

樊生躬身行礼:“臣遵旨。”

而后便走上前去,站在大殿中央,拿着手中的“奏疏”缓缓的念诵着王法可得“故事”。

从他什么时候中榜、中榜的时候是靠着给谁塞了钱才过了的“馆选”,再到之后历任地方官员的时候政绩造假、和自己的恩师的“人情往来”,一直到成为六部尚书之后,家中的亲戚仗着他的势力胡作非为,四处兼并土地。

当这些“故事”从头讲述到尾的时候,刚才还纷杂吵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士大夫们都像是不会说话的鹌鹑,一个个的把头都埋的很低。

绣衣使者可以拿出来王法可的故事,难道就拿不出他们的故事么?

六部尚书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呢?

大明的士大夫....哪有一个是屁股底下干干净净的?

干干净净的人,也坐不上这个位置,站不在奉天殿的青砖上。

“啪啪啪——”

朱允熥拍着手,整个大殿内只剩下他鼓掌的声音了。

“诸位,这个故事不好听么?”

“为何你们都不喝彩呢?”

他歪着头,看着众人问道。

声音如同从地狱中传来。

沉默,大片大片的沉默。

众多大臣站在那里鸦雀无声,就像是整个大殿内没有人一样。

此时这群人看着朱允熥的样子就像是看到了“洪武再世”,或者说,比洪武更加恐怖....

毕竟,洪武帝要杀你,顶多是给你找个罪名,但却不会杀人诛心。

但这位....可是实打实的杀人诛心啊!

死在这位的手里,想要名声?

休想!

不仅不会给你留下什么好名声,更是会让你遗臭万年!真正的遗臭万年,比如此时的王法可一样。

被审判了的王法可还会留下什么好名声么?

不,绝对不会有了。

甚至詹辉、赵勉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到了一抹一闪而逝的忌惮。

这位绝对不会就这样子了事,肯定还会有后招,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了,不过不管是什么,他们这一次恐怕都是栽了。

但....认输?

这是不可能的。

自古以来,华夏的文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服输,倔强、甚至还懂得变通。

他们会把自己所有的脑子都用来对付皇帝、亦或者对付他们的敌人。

“呵呵——”

朱允熥看着沉默的众人笑了笑,只是说道:“既然诸位没有什么想要说的、甚至连王爱卿都没有可以反驳的地方,那么便将人下入天牢吧。”

他轻描淡写的说道:“陈云,这个事儿你干的熟练,让咱们的人尽快前来京都,在来的路上将这位王爱卿的故事好好的传播一下。”


“虽然我并不信地下有鬼神这一说,但总归是朕的祖父。”

“他节俭了一辈子,若是万一真的有鬼神之说呢?若是薄葬了,岂不是要在地下受苦?”

毕竟....他都能够来到大明了,谁又能够保证真的没有鬼神呢?

东西么,就是拿来用的。

怎么用是另外一说。

陈云沉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试探性的开口问道:“陛下,那几位国公此时都在大殿外等着您呢,说是有重要的事情求见。”

“您看.....?”

几位国公?

朱允熥微微皱眉,而后说道:“去跟他们说,朕明日会出宫去见他们的,让他们好生的在府中等着。”

“这几日,朕不便见他们。”

不便见他们?

陈云脑子一动,但转瞬间就想明白了,这只不过是朱允熥的借口而已。

于是便出了门于他们这般说了。

此时,大殿之内,唯剩下蒋瓛、以及朱允熥两人了。

大殿内的气氛开始变得怪异而又沉默起来。

良久之后,朱允熥才缓缓开口了。

“老爷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爷子?

蒋瓛一愣,心下顿时有些许紧张。

这个时候问老爷子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陛下发现了什么问题?

可是这不应该啊。

有哪里出现了漏洞?怎么可能呢?老爷子亲自盯着扫了尾巴的东西,别说是在客场的绣衣使者了,就算是现在锦衣卫的人再去查也是什么都查不出来的。

他低着头,声音中强行装作镇定的样子。

“陛下这是何意?”

朱允熥冷笑一声,脸上带着冷漠的神色:“什么意思?老爷子的身体别人不了解我还不了解?怎么可能重病突然之间就死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中是否有人在暗中动手?”

“老爷子的死到底是一个意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听到朱允熥的话,蒋瓛瞬间松了口气。

原来并不是怀疑老爷子是不是真的死了,而是怀疑老爷子的死因啊,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当即低声道:“陛下,老爷子的身体其实一直都是强撑着的,当年....”

蒋瓛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继续说道:“当年先太子以及先皇后的接连离世、再加上当年大殿下的逝世,其实已经让老爷子伤了根本。”

“老爷子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肉体凡胎而已,接连受到如此巨大的打击,怎么可能没有什么事儿呢?这些年一直是太医院的人开着虎狼之药强撑着。”

他叹了口气沉默的说道:“这些年,先皇一直不肯让您知道他的身体出了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老爷子自己倔,另外一方面也是不想让您担心啊。”

听着蒋瓛的解释,朱允熥怔怔的坐在那里,良久之后才终于叹了口气。

如此一来,似乎也是能够解释清楚的。

他闭上眼睛:“老爷子驾崩的时候只有你在,老爷子当时都说了什么?详细与朕说说。”

这一点倒是没有出乎朱元璋的预料,所以在前面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手把手的教蒋瓛怎么解释了,也因此没有引起朱允熥的怀疑。

出了奉天殿之后,蒋瓛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脸上则是带着些许的严肃和怪异。

“这.....怎么回事?”

他的眸子中带着怀疑,手指轻轻的叩击在桌子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朱允熥低着头,心里则是思考着一个问题。

老爷子....真的死了么?

事实上刚刚蒋瓛的应对没有丝毫问题,一切都看似是完美无缺,可这个“完美无缺”正好是这其中所出现的破绽。


大江之上

朱允熥默默的站在船甲板上,眺望着远处的芳香,心中则是思绪纷杂。

事实上他完全没有想到老朱竟然会这么早就死,他以为历史的轨迹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毕竟从前的历史都是一样的。

老朱提前死了六年....这会对大明、乃至于对整个世界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

蓝玉等人还没有死,甚至朝中还有不少洪武时期的老臣子,这群人会怎么做?用脚后跟想想都能够猜的出来。

“唉.......”

他再次长长的叹了口气。

陈云则是站在他的身上,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的护卫着朱允熥的安危,这是他们“绣衣使者”的使命。

反倒是朱允熥身旁的“陈则”脸上带着些许好奇的神色:“殿下,我们现在不应该尽快去京都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荆州?”

为什么去荆州?

朱允熥的脸上带着些许的漠然以及嘲讽:“这就要问问在京都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泽通啊,你看着吧。”

“这大明的风暴啊.....快要来了。”

是的!风暴!

.... ......

北平

燕王府上

在朱棣同样嘲讽过“朱允炆”的脑子不管用的时候,姚广孝同样是做出了这样子的判断——京都、乃至于大明要乱起来了!

朱允炆如今虽然没有登基,但却假装他监国的旨意是老爷子的——别管这个话有多少人信,只要他这么说了,除非你能够找到证据、乃至于老朱亲自跳出来证明他在说谎,否则这话便是真的!

因为他人在京都!

因为....朝中大臣没有反对!

默认便是支持!

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中立这一说。

“王爷,您或许....要准备好了。”

“那件事情,恐怕要掀开恐怖的一角了。”

那件事情?

朱棣的脸上带着严肃的神色,整个人都有些紧张了。

“你的意思是.....我那个大侄子这么没脑子?”

他满脸不可思议的说道:“这还没有登基上位呢,就准备削藩?”

姚广孝则是冷笑一声:“王爷,京都那群人虽然都是一群废物,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恐怕有近乎于天然的直觉——想要削藩,这才是最好的机会。”

“因为.....如今削藩,那么削藩的人就不是“朱允炆”,而是陛下!”

他扫过朱棣的脸颊直接了当的开口问道:“若是老爷子削藩,您敢有什么别的想法么?”

朱棣愣了半天,最后哑口无言。

片刻后他抹了一把脸,然后叹了口气:“如果是老爷子要干这个事情,那我肯定是不敢反抗的。”

他苦笑一声:“本来就是老爷子的东西,还给他就是了。”

“还能争什么呢?”

朱棣沉默的看着京都的方向,眉宇中带着怅然:“只怕....他第一个下手的就是我、或者我那个远在福建的大侄子吧?”

姚广孝同样点头:“我想,一定是琼王殿下。”

“毕竟若是论大义的话,琼王殿下是在京都那位之上的,若我是他,必定会将这位的大义之名先行削除!而后在徐徐图之,将几个强大的藩王大义削除之后,再登基为帝,之后对几个势力较弱的王爷徐徐图之。”

“最后,选择出几个没有任何威胁能力的王爷架起来,彰显出自己的仁德。”

“如此一来,不过数十年,削藩可成也”

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一下。

对付朱允炆这种蠢货,还用动脑子?

直接预判对方的行为!这才是高手风范啊!

... ....

不知名的宫殿中

朱元璋同样是在思考这件事情,他有些担忧。

“唉——”

虽然朱元璋并不相信朱允熥那么傻,真的会对朱允炆的“杀招”没有办法,但.....朱元璋却担心万一。

如今继承者已经废了一个,只剩下朱允熥一个了,绝对不能出什么意外。

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看着蒋瓛说道:“蒋瓛,你让锦衣卫看着熥儿,若是他真的.....你们便出现,告诉他如今的情形。”

长叹一声,老朱抹了一把脸。

若是朱允熥真的到了这一步,那这天下真的要交到他的手里么?

这样的帝王,真的可以把控这个庞大的帝国么?

... ....

御书房中

朱允炆把玩着从前朱元璋所掌控的一切,脸上带着些许自得之色。

他看着面前的黄子澄三人,眼底带着一抹疯狂的神色。

“诸位,朕.....孤如今监国摄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削藩!”

“你们认为...应当从谁开始?”

从谁开始?

这是一个问题。

“殿下,臣觉着第一个削藩的对象不能够太强,否则或许容易产生当年“七王之乱”的事情。”

“我们或许应当挑选一个较弱的王爷下手。”

“如此一来,那些强大的王爷大概会觉着咱们不敢对他们动手,如此我们可以徐徐图之,一边对其进行安抚,另外一边将其势力一点点平复收拢,等到您登基之后,大权在握.....届时,那些人不就是您掌上鱼肉?”

“至于琼王殿下,就更不必担忧了。”

“琼州福建乃落后蛮荒之地,等到杀鸡儆猴、让那些强大的王爷不敢插手此事了后,您在收拾他不就可以了?”

“琼王.....不过一跳梁小丑尔。”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

事实上他是想要从琼王朱允熥开始动手的,毕竟他的那一丝丝“皇室直觉”告诉他,先把朱允熥的“大义”削除才是正事。

但听完了黄子澄三人的话之后,他便又觉着,好像也有一些道理。

朱允熥若是在京都他害怕了三分,但如今朱允熥在琼州....

能有什么成就?

四个猪脑子想这个事情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另外一个问题。

比如.....他们觉着朱允熥没有势力,常升、蓝玉等一众武将勋贵国公....是否同意?

.... .....

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

朱允炆监国摄政。

所发布的第一条政令便是斥责周王有罪,流放云南、湘王意图谋逆、私藏禁品、罪大恶极,着令锦衣卫将其擒拿归京。

天下大震。


“实在不行您等等俺蓝玉,俺估摸着也没有多收时候了,到时候咱们哥几个在下面也造了他的反,咱还让您当皇帝!”

朱元璋听着这话,脸上带着些许沉默的神色,良久之后才缓缓的叹了口气。

他神色柔和的看着蓝玉说道:“蓝玉,咱没死。”

没死?

看着蓝玉惊愕的样子,朱元璋只是随意的坐在院落中的石凳上,将自己如何“假死”的事情告诉了蓝玉,而后看着他说道:“你今天说的话我都知道了。”

他又沉默了一瞬后才说道:“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咱觉着你说的话有道理。”

朱元璋自嘲的笑了一声:“允熥应该也是这样觉着的,否则不会刻意把这话让咱知道。”

允熥也知道?允熥刻意让他知道的?

蓝玉猛的站了起来,看着朱元璋,脸上带着些许愤怒:“允熥也知道这件事情?他知道怎么还敢登基!这位置是您的,谁都抢不走!”

朱元璋好笑的看着咋咋呼呼的蓝玉,这个时候他们好像是回到了当年还没有闹翻的时候一样。

“你这么咋咋呼呼的干什么?坐下,听咱说。”

等到蓝玉坐下坐安稳了之后,朱元璋才继续说道:“允熥应该是这几天才猜出来的,然后找了蒋瓛对峙之后才彻底肯定。”

“至于登基的事情么,也怪不得他。”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又不打算再出来了,他不登基,这大概该怎么办?”

他长叹了口气说道:“就这般继续吧,哪一日真的出问题了,咱再出来,如果他把这个皇位干的好好的,那就当咱真的在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也是一样的!”

蓝玉坐在那里,有些欲言又止,想说什么又不敢说的样子。

朱元璋只是哼哼冷笑了一声:“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就是还在担心白天你说的那些话?”

他顿了一下后说道:“咱现在也想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咱当皇帝的时候狠不下心来,想要让老朱家的子孙都衣食无忧,但这却是实在的把他们当成猪来养的,没办法,咱是过了苦日子的人,舍不得让孩子们再继续吃一遍苦。”

“所幸现在已经“死”了,那这个恶人就让熥儿去做吧哈哈哈哈。”

朱元璋爽朗的大笑出声,他已经许多年都没有这般大笑了,整个人也是完全放松的状态,看着这样子的朱元璋,蓝玉也是放下了心来,同样是开怀的笑着。

他们之间最大的隔阂只是“权力”和“皇位”而已,当这个隔阂消失了之后,他们就又想起来了当年的情谊。

有些事情不是朱元璋想那么多,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不得不那么做。

.... ....

奉天殿中

朱允熥看着手中的奏疏,眯着眼睛,脸上闪过些许狐疑之色:“边防倭患?”

他的手指轻轻的在桌子上叩击着,眸子中一抹不屑的神色一闪而过。

大明的倭患的确是很严重的,但这只是因为大明的皇帝要脸——而倭患不要脸。

至少在大明前期是这样的。

朱元璋时期是因为抽不出来手,而且给了倭国一个不征之国顾忌自己的面子,而朱棣时期则是远征漠北,将元朝余孽赶到了远方。

至于所谓的仁宣盛世么,则是在纵容了儒家士大夫集团膨胀的同时,也没有理会边防的倭患,这就更让倭患持续的膨胀。

而等到了明堡宗时期,因为土木堡的缘故,大明的武将勋贵以及三大营的精锐几乎全部一朝丧尽、到了要打首都保卫战的程度,哪里还有时间理会倭患?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