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念安顾念安的其他类型小说《碎玉生寒念安顾念安小说》,由网络作家“白西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手中的糖纸船差点掉落。清砚脸色瞬间苍白,银锁从指间滑落,撞在地面发出清越的回响。他弯腰去捡,却在触到锁身时猛地缩回手——银锁内侧,隐约可见刻着“1998.5.12”,和她的生日一模一样,仿佛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突然转动,露出了隐藏多年的真相。她突然想起,上周整理父亲书房时,在保险柜里见过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顾振国搂着穿蓝布衫的女子,女子怀中的婴儿戴着的银锁,和清砚的那枚一模一样。当时她以为是姑父的旧友,此刻却突然明白,那女子眼中的温柔,和清砚看她时的目光,如出一辙,都是带着浓浓的爱意与关怀。“你早就知道,对不对?”念安后退两步,声音发颤,“我们根本不是表兄妹,你一直都在骗我!”清砚闭上眼睛,像在承受某种剧痛:“十二岁那年,姑父喝醉...
《碎玉生寒念安顾念安小说》精彩片段
,手中的糖纸船差点掉落。
清砚脸色瞬间苍白,银锁从指间滑落,撞在地面发出清越的回响。
他弯腰去捡,却在触到锁身时猛地缩回手——银锁内侧,隐约可见刻着“1998.5.12”,和她的生日一模一样,仿佛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突然转动,露出了隐藏多年的真相。
她突然想起,上周整理父亲书房时,在保险柜里见过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顾振国搂着穿蓝布衫的女子,女子怀中的婴儿戴着的银锁,和清砚的那枚一模一样。
当时她以为是姑父的旧友,此刻却突然明白,那女子眼中的温柔,和清砚看她时的目光,如出一辙,都是带着浓浓的爱意与关怀。
“你早就知道,对不对?”
念安后退两步,声音发颤,“我们根本不是表兄妹,你一直都在骗我!”
清砚闭上眼睛,像在承受某种剧痛:“十二岁那年,姑父喝醉了酒,说‘清砚,你要保护好念安,她是你亲妹妹’……”他睁开眼,眼中布满血丝,“我每天看着你,想着我们流着相同的血,却要叫你表妹,你知道这有多痛苦吗?
明明想靠近,却不得不保持距离,明明想保护你,却怕别人说闲话。”
念安的眼泪夺眶而出:“所以你对我好,只是因为血缘?
那些糖纸船、草戒指,都是因为你觉得亏欠我?”
清砚想抓住她的手,却被她躲开:“不是的,念安!
我对你好,是因为你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光,是我小时候在槐树巷遇见的那个善良的小女孩,是我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人,和血缘无关。”
“够了!”
念安转身跑下楼,留下清砚的声音消散在雨夜:“念安,我对你好,是因为你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光……”雨水打在阁楼的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误会与冲突伴奏,而两个被命运捉弄的灵魂,在雨夜中渐行渐远,心中的伤痛与委屈,如同这连绵的雨水,久久无法停歇。
成年礼的香槟塔在礼堂水晶灯下泛着冷光,层层叠叠的玻璃杯里,香槟气泡缓缓上升,像无数个未说出口的秘密。
十八岁的顾念安穿着黑色丝绒礼服,颈间翡翠玉佩随着呼吸轻轻晃动——那是清砚拼着受伤抢回来的,此刻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灼得她
紧你的银锁,不让它再丢了,就像你当年系紧我的心一样。”
巷口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的释然与重逢而欢呼。
那些被谎言掩盖的岁月,那些因误会产生的痛苦,此刻都化作糖纸船下的涟漪,渐渐消散。
而属于念安与清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破除所有枷锁后,他们终于可以坦然拥抱彼此,以爱之名,而非任何身份的束缚,让那些年的糖纸船、红皮筋、银锁,都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起槐树巷的夏天,他蹲在地上给她编草戒指,说“以后我保护你”时的认真模样,那时的他,眼中还有光。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阁楼的木板在雨中发出轻微的呻吟。
念安注意到清砚的床脚摆着个铁盒,和她枕边的那个一模一样,盒盖上刻着模糊的“清”字,是用小刀刻的,笔画间透着孩童的力道。
她刚要开口,楼下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林婉的尖叫混着雨声传来:“顾振国!
你还要瞒我到什么时候?
当年你和苏棠的孽种,现在又来抢我女儿——”念安抱紧膝盖,看着清砚低头盯着搪瓷碗,碗沿缺了口,是他从乡下带来的。
他突然抬头,目光落在她手腕的红绳上——那是八年前她系在他银锁上的皮筋,断了又接,如今成了她腕间的信物,红绳在台灯下泛着淡淡的粉色,像条永不褪色的纽带。
两人的目光相撞,谁也没说话,只有雨声在阁楼流淌,像在诉说那些未说出口的秘密,那些被谎言与现实包裹的温暖与疼痛。
槐树巷的月光透过纱窗洒进来,照着念安枕边的铁盒。
盒里躺着褪色的草戒指、皱巴巴的糖纸船,还有半块早已融化的草莓奶糖。
她摸着铁盒边缘,想起清砚说“带你坐大船”时亮晶晶的眼睛,那时的她不懂,有些承诺,就像老槐树的根,一旦扎进心里,任凭风雨如何冲刷,都再难拔除。
而那个用草戒指骗走她信任的男孩,此刻正在阁楼的另一头,对着糖纸船发呆,银锁的红皮筋在夜风中轻轻晃动,像条永不褪色的纽带,连接着两个被命运捉弄的灵魂。
五年时光转瞬即逝。
九月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顾念安转着手中的钢笔,目光追随着前排清砚的背影。
他剪了利落的短发,后颈露出苍白的皮肤,校服领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银锁若隐若现,锁面上的刻字在阳光下忽明忽暗。
昨夜帮他洗衣服时,她在口袋里摸到半张糖纸——边角印着“1998”,和童年那艘糖纸船的花色一模一样,糖纸背面还有行小字:“念安四岁,糖纸第三张”,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带着浓浓的思念。
“顾念安,你表兄又来送伞了。”
同桌小羽用肘部戳了戳她,笔尖在习题册上划出歪斜的线,“你俩到底什么
边在雨中轻轻晃动。
玄关处传来激烈的争吵。
林婉的高跟鞋声在大理石地面敲出尖锐的节奏:“大半夜带个乡下孩子回来?
传出去还以为我们收留乞丐!”
她的声音像浸了冰,带着刺骨的寒意,珍珠手链在门灯下泛着冷光,每颗珍珠都浑圆无瑕,像极了她眼中容不得半点瑕疵的生活。
“他父母上个月车祸走了。”
顾振国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念安从未听过的疲惫,“总不能让孩子流落街头。”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清砚手腕的旧疤——那道疤比八年前更深了,像条狰狞的小蛇,盘在苍白的皮肤上,记录着他在乡下砖厂搬砖时被铁丝划伤的过往。
砖厂的铁锈味仿佛穿过时空,弥漫在玄关处,与林婉的香水味混合,形成一种诡异的气息。
念安踮脚望去,清砚低头盯着自己磨破的球鞋,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银锁,锁面的“长命百岁”刻字被磨得发亮,红皮筋的末端还留着她当年咬过的齿印。
餐桌上,林婉的珍珠项链突然断裂,浑圆的珠子滚向清砚的搪瓷碗,有颗正好撞在碗沿,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敲碎了某种平静。
“抱歉。”
清砚慌忙去捡,膝盖跪在地上,校服裤腿沾满灰尘,手腕的疤在灯光下泛着青白,像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他的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捡拾某种易碎的东西,不仅仅是珍珠,还有某种看不见的尊严。
深夜,念安抱着草莓奶敲开阁楼的门。
墙纸泛着霉斑,窗台上玻璃罐里,褪色的糖纸船轻轻摇晃,船帆上的“念安”二字已模糊不清,却被人用黑笔描过无数次,最新的墨迹是蓝色的,显然是最近才描的。
清砚正在缝补校服袖口,见她进来,慌忙把什么塞进抽屉——那是半张素描,画中扎双马尾的女孩戴着银锁,裙摆上点缀着草莓图案,正是八年前的她,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带着一丝笑意。
<“给你。”
她递过玻璃瓶,奶液在台灯下泛着温柔的粉,瓶盖拧开时,溢出的奶液沾湿了她的指尖,“还是草莓味的。”
清砚接过时指尖微微发抖,耳尖又红了,像回到了八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
他低头喝了口奶,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嘴角沾着奶渍,念安忽然想
某种珍贵的羁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清砚又摸出半张糖纸折成小船,糖纸边角印着“1998”的字样,边缘还沾着细碎的糖渣,那是去年顾振国带回来的草莓糖包装。
他专注地折着纸船,指尖在糖纸上轻轻按压,船帆上歪歪扭扭写着“念安”二字,是用铅笔描了又描的,笔画间透着孩童的笨拙与认真。
“等下雨了,我们去巷尾放船。”
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整个夏天的星光,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仿佛那艘小小的糖纸船,真的能载着他们驶向远方。
巷尾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顾振国的声音混着林婉的冷笑飘来:“振国,你当我是瞎子?
苏棠的儿子都养到家门口了!”
念安看见姑父的中山装衣角闪过,他正把一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糕塞进清砚手里,油纸边缘还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
清砚慌忙把糖纸船塞进念安掌心,船帆上的“念安”二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船名叫‘念安’,等下雨了,我们去巷尾放船。”
他说话时,远处传来林婉的高跟鞋声,“哒哒”地敲在青石板上,男孩猛地站起身,补丁摞补丁的裤脚扫过青石板,露出苍白的脚踝:“我该走了,外婆等我做饭。”
念安望着他跑远的背影,银锁在阳光下划出细碎的光,蓝布衫的衣角在风中轻轻飘动。
她低头看见掌心里的糖纸船,船帆上除了“念安”,还歪歪扭扭画了颗心,小小的,藏在船帆的角落,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
后来她才知道,那是清砚第一次偷偷用铅笔学画,为了讨好这个突然出现的“表妹”,他在田埂上坐了一下午,才画出这颗并不规则的心。
八年后的梅雨季,念安趴在二楼飘窗上,看着雨珠在玻璃上蜿蜒成河。
十二岁的她穿着粉色睡裙,膝头摊开的《安徒生童话》停在《海的女儿》那页,小人鱼化为泡沫的插画旁,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清砚哥哥”。
楼下传来汽车碾过水洼的声响,两道车灯刺破雨幕,清砚从车后座钻出来——他长高了许多,校服裤脚卷到小腿,露出脚踝处新鲜的淤青,颈间银锁的红皮筋早已褪色,却固执地打着她当年系的歪扭结,皮筋末端的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