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变得简单了。
那白色很淡,像晨雾,但很温暖。
我把它画了下来,虽然画得很不像,但心里感觉很平静。”
她开始不满足于仅仅记录,她尝试着把那些碎片化的感受,编织成一些短小的故事或片段。
她写一个失去宠物的女孩如何慢慢走出悲伤(从深蓝到浅蓝,再到一丝微弱的黄色),她写一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如何在疲惫(灰蓝)中寻找希望(零星的金色)。
她发现,当她专注于“表达”这个过程时,她内心那种空洞和麻木感,似乎会减轻一些。
那些被她“吸收”的色彩碎片,仿佛通过文字这个媒介,找到了一个出口,开始在她内部缓慢地流动起来。
有一天,她鼓起勇气,把自己写的一段关于“希望”的小片段,匿名发到了一个抑郁症互助论坛上。
那段文字里,她描写了自己在寒冷的冬日里,看到一株小草顽强地从石缝中钻出,感受到的一丝微弱却坚韧的绿色希望。
出乎意料的是,她的帖子收到了很多回复。
有人说“谢谢你,让我感觉没那么孤单”,有人说“你的文字很温暖,给了我一点力量”,有人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看着那些回复,林薇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连接感。
她看到那些回复者的ID旁边,也漂浮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有悲伤的蓝,有挣扎的灰,但也有被她的文字触动后,闪烁起的理解的浅紫色,和一丝丝被点燃的希望的淡金色。
那一刻,林薇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头顶那片顽固的灰白之上,有什么东西……真的不一样了。
不是单一的色彩出现,而是在那片灰白之中,仿佛融入了无数细小的、彩色的星尘。
它们很微弱,很朦胧,但确实存在着。
它们交织在一起,让那片原本死气沉沉的灰白,似乎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复杂而柔和的底蕴。
它不再是纯粹的空无,而像是一片蕴藏着无数可能性的、等待被晕染的画布。
她抬起头,看向窗外。
天空依然是那个天空,城市依然是那个城市,人群依旧带着各种各样的色彩。
但这一次,林薇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好像有了一点微妙的改变。
她不再是那个沉在海底的冰冷石头,而像是……也开始能够折射出一丝微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