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属液滴悄然析出,仿佛是这个星球在向林深展示它那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以及独特的魅力。
这一现象,正如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拉多大学鲍尔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尔和卡尔·威曼首次获得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时所展现的,是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
当震动终于渐渐平息时,逃生舱周围的岩石表面浮现出由荧光苔藓组成的星图。
那些由钯元素勾勒而成的星座,恰好指向他昨日发现的硅基生命聚集区。
林深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掌纹在辐射的洗礼下,竟不可思议地变成了闪耀的银白色,如同流动的水银般熠熠生辉。
他怀着一丝好奇与忐忑,试着轻轻触摸岩壁,指尖刚一接触,便瞬间激发了菌丝网络的脉冲反应。
生物电流在肌肤上跃动,如同精灵般勾勒出黎曼曲面的奇妙图案。
皮肤之下,毛细血管网络正悄然发生着蜕变,逐渐重组为精密的超导回路。
每个红细胞都仿佛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化身为信息的使者,穿梭在血管中,携带着拓扑量子位的纠缠态信息。
血红蛋白分子则如同神秘的存储器,高效而精准,它们化身为储存量子信息的磁通量宝库。
当他尝试握拳时,指缝间竟迸发出微弱的蓝色电弧,这些电弧在空中自动编织成三维的笛卡尔坐标网格,仿佛在构建一个通往未知世界的桥梁,又似在向他暗示着他与这个星球之间那千丝万缕、尚未被完全揭示的联系,引领着他继续深入探索这个神秘星球的奥秘。
第四章:熵裂一个月后,林深在赤渊的永夜区,那片被黑暗永远笼罩的神秘之地,终于发现了遗迹。
六边形蜂巢状建筑群悬浮在金属海洋之上,宛如梦幻中的空中楼阁,散发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这些建筑的表面覆盖着与星尘菌相同的菌丝网络,仿佛它们与星尘菌本就是一体,共同守护着这片神秘的领域。
每个建筑节点犹如微型宇宙,每秒百万次地进行着光合作用与核聚变,能量转化效率惊人,远超卡诺定理的束缚,令人对建造者的智慧与力量肃然起敬,满心好奇。
每座建筑的尖顶都精确地指向天穹中三颗连成直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