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还骂他“吃得多拉得多”,现在怎么变了?
白天忙家务农活,苏望舒趁村里人休息时偷偷溜进后山挖野菜,摘野果。
村东头有条小溪,她学着挽起裤腿去抓小鱼小虾。
这些都是不用票证的好东西。
日子虽苦,但她心中有盼头,每晚睡前都要摸摸腰上的肉,记录自己的进步。
夜幕降临后,灶房里常亮着昏黄的煤油灯。
苏望舒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开始她的“秘密事业”。
“红薯得先蒸熟,再碾碎和面……”她边回忆边动手,没有糖,就用红糖水调味。
揉面、擀皮、包馅、上蒸笼,一气呵成。
猪下水更是她的得意之作。
大多数人嫌猪大肠腥臭难处理,但她有妙招。
先用盐水反复搓洗,再用醋泡去腥味,最后放进加了花椒大料的水里煮透。
出锅前撒上村里自种的辣椒粉,那香味,隔着几间屋子都闻得到。
“可惜没有花椒油,”她尝了一块卤好的猪肝,眯起眼,“不然这味道能翻倍。”
至于水煮鱼片,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简直是奢侈品。
鱼要新鲜,片得薄,下锅时火候要准。
没有豆芽菜垫底,她就用野菜代替。
麻辣鲜香的汤汁浇在鱼片上,那滋味,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明早四点出发,争取天亮前赶到黑市。”
苏望舒精心用油纸包好这些美食,藏在箩筐底下,上面覆盖些杂物。
第一次去黑市,她浑身紧张,生怕被人发现。
早上四点,天还黑着,她蹑手蹑脚地出门,循着记忆找到镇上的黑市。
此时只有零星几个小贩在支摊子,她挑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小声叫卖。
“卤猪下水,香辣可口!
红薯糕,甜糯软糯!”
路人投来狐疑的目光,谁也不敢第一个尝鲜。
直到一个外地来的汉子实在饿得慌,咬牙买了份卤猪肠。
“这味道!”
汉子瞪大眼睛,狼吞虎咽起来,“师傅,你这卤味绝了!
再来两份!”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了回头客。
苏望舒开始精打细算,用赚到的钱购买更多原料,攒下一点是一点。
这天,她特意多做了块红薯糕,回家时递给正在院子里捡柴禾的苏九霄。
“九霄,尝尝。”
苏九霄愣住了,看看糕点,又看看苏望舒,眼里满是不确信。
他咽了咽口水,却不敢伸手。
“真的……给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