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抬头冲他咧嘴一笑,露出几颗豁牙,眼神中满是自豪与期待:“先生,我写得好看吗?”
李明轩看着纸上歪歪扭扭却充满生命力的字迹,笑着点点头:“好看,很好看。
只要你好好学,以后一定能写得比先生还好。”
他的声音里带着鼓励,也带着对未来的期许。
其他孩子围过来,叽叽喳喳地嚷着也要学,声音清脆而欢快,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有的孩子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有的孩子急得直跺脚,生怕自己落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明轩渐渐适应了教书的生活。
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来到学堂。
清晨的观音庙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显得格外寂静。
他拿着从家里带来的扫帚,仔细地清扫院子里的落叶和杂草。
扫帚划过地面,发出 “唰唰” 的声音,惊飞了草丛中的几只蟋蟀。
他将破旧的桌椅搬到院子里,借着微弱的晨光,用木板和麻绳将它们加固。
每钉一颗钉子,每系一道麻绳,他都格外认真,仿佛在修复的不仅是桌椅,更是自己破碎的梦想。
课堂上,他耐心地教孩子们识字。
他先在一块破旧的木板上写下一个字,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念。
孩子们的声音稚嫩而响亮,在庙堂里久久回荡。
遇到难写的字,他就一笔一划地示范,边写边讲解字的含义和结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他还会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教 “日” 字时,他说:“太阳圆圆的,就像这个‘日’字,每天从东边升起,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背书时,他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背诵。
表现好的小组,他会奖励一些从家里带来的糖果。
孩子们为了得到糖果,都争先恐后地背诵,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
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他心中充满了欣慰。
课余时间,他会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
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孩子们围坐在他身边,像一群等待喂食的小鸭子。
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讲到岳飞被秦桧陷害时,孩子们都义愤填膺,握紧了小拳头;他讲李白的诗,讲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时,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仿佛感受到了诗人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