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恶之源高二那年午休时间,我走进教室,几个满脸长痘的男生缩在最后排的角落,满面油光的脸上浮出暧昧笑容,中间那人众星拱月般捧着手机,屏幕里隐隐约约闪烁着两具白花花的身体,我的胃里不禁一阵酸水翻涌,恶心。
两人交头接耳讨论视频里的身材,时而发出嘿嘿的坏笑,用余光觑着我坐落于教室另一角的座位,窃窃私语:“秃头猩猩回来了,赶紧把东西收起来,免得她告老师。”
我坐在角落,感觉脸一路红到了耳根,深吸一口气为了转移注意力,从抽屉拿出手机上滑解锁,屏幕上滚动出现的文字让我焦躁的心情平复些许。
“哇,老师的这段话写得好深刻!”
“老师说话好温柔啊www,希望以后也能成为老师这样的人……”手机联上网后,社交帐号的私信后台瞬间信息爆炸,疯狂滚动,新增点赞评论99+,我呼了一口气,在互联网上说话比在现实生活中要轻松多了。
哪怕此时此刻我猫着腰、把手搁在抽屉里戳手机的样子偷感很重,但是在网络上我却是“货真价实”的某985大学生,每天中午、晚上定时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见闻,挑选几位幸运粉丝回复私信,收获屏幕对面的狂喜。
抬头一看已经凌晨两点,我带着疲倦和兴奋睡着,一天只睡四个小时。
披着人设的生活是从一年前突然开始的,十六岁正是文青病发作的时候,在家里倾诉学校地负面情绪,得到的只有父母让快点去写作业的催促,以及沉默。
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强烈作祟,白天我在学校扮演无人在意的小透明,晚上在某文学自媒体账号下无病呻吟,写少年心事,回家路上看见的夕阳,只能收获寥寥几个点赞,同时对那些高点赞的回答羡慕不已。
直到有天晚上瘫坐在椅子里刷手机,主页访客里赫然出现了一个高赞博主!
好友通知栏静静地躺着一则好友申请:你好,我很喜欢你的内容,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吗?
是他,熟悉的头像,我在评论区见过无数次的,一张背光的侧脸对着海面,夕阳勾勒出他漂亮挺拔的面部轮廓,暗下来的手机屏幕则映出我青春期因为长痘而凹凸不平的脸。
捧着手机的我愣住了,直到一阵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