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活得累。
我妈说:“你再自杀一次试试。
你要真死了,我们脸往哪儿放?”
我低头看自己手腕上的疤。
那些刀痕,是我唯一留下的证据。
但没人愿意相信。
亲戚来了,我把疤掀开,他们说:“你爸妈打你,肯定是你自己不听话。”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你多想点他们养你多不容易。”
“你应该感恩。”
我后来总结出一句话:感恩不是他们爱你的前提,是你活着的义务。
04. 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命“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谁谁家的女儿一样呢?”
这句话我听了十几年,像钉子,砸在我脑壳里,最后长成了我脑子里的一部分。
人家谁谁家的女儿,学习好,长得朴素,不早恋,从不上网,不看言情小说,不反驳,不顶嘴。
最重要的是,她们从来不是我。
我是那个别人家孩子的对立面。
明明成绩也好,明明也没犯错,明明只是想活得像个“人”,却总被贴上“犯贱心术不正不知羞耻”的标签。
从我记事起,我妈最喜欢讲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个“别人”,没有脸,没有名,只是一个完美的人形模板,拿来对照我这个“废物”。
我考全校第一,她说:“你怎么没考全市第一?”
我比赛拿奖,她说:“不就是几个钢琴比赛,别以为你多了不起。”
我从不敢多看一个男生,连坐公交车都戴耳机低头看书。
可只要有陌生号码打进来,我妈就冲进房间,一把扯掉我耳机,大声质问:“哪个男的?”
我说:“是外卖。”
她冷笑:“你骗我干嘛?
是不是在外面养什么人了?”
那个时候我才16岁。
记得大学时我住集体宿舍,有次宿舍里女孩们半夜聊天,说起小时候的事。
有人说爸妈给她织毛衣,有人说全家人给她开生日会,还有人说她高考落榜,爸爸开车带她兜风,说:没事,这不重要。
她们一边说,一边笑。
我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接话。
她们说:“你呢?”
我说:“我爸高考前把我手机砸了,说我成绩考不好就是跟男人搞暧昧。”
她们以为我开玩笑,笑了一下。
我没笑。
我是真的觉得可笑。
笑不是因为好笑,而是因为太久没有哭的力气了。
我从没拥有过别人家的那种“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