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说道,“不过,晴姐,听说你这儿也要拆迁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苏晴看着手中的花束,又看了看朋友们,“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只要心中有花,无论在哪里,都能闻到芬芳。
大不了,我就推着花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卖花,把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
朋友们纷纷为她加油鼓劲。
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小店里,苏晴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和力量。
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不会放弃对花的热爱,不会放弃在槐花巷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第七章:老理发店的时光槐花巷深处,有一家 “老手艺理发店”。
褪色的红白旋转灯箱在风中轻轻摇晃,推门而入,老式的铸铁理发椅、墙上泛黄的发型海报,还有散发着淡淡香味的发油,仿佛将时光定格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店主陈师傅今年六十有八,一把剪刀、一把梳子,在这方寸之地,修了四十年的光阴。
这天中午,阳光斜斜地照进店里。
常客赵大爷慢悠悠地晃了进来,“老陈,该拾掇拾掇这乱草窝了。”
陈师傅笑着应了一声,熟练地给赵大爷系上围布,“老赵,听说你家小子要接你去住新房了?”
赵大爷叹了口气,“是啊,巷子要拆了,孩子们不放心我一个人。
可我这心里啊,总觉得空落落的。
你说,这老手艺,以后可怎么办?”
陈师傅手中的剪刀顿了顿,目光落在镜子里斑驳的墙面,“我这理发店,从爷爷辈传到我这儿,早就是这巷子的老骨头了。
真要拆了,还真不知道去哪儿给老伙计们剃头。”
正说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闯了进来,脸蛋红扑扑的,“陈爷爷,我爸爸说让您给他留个位置,他下班就来理发!”
陈师傅笑着刮了刮男孩的鼻子,“知道啦!
小淘气,等你爸来了,爷爷给他理个最精神的发型。”
这时,店里又陆续来了几位老顾客。
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往事。
“记得我结婚那会儿,就是在这儿理的发,那时候陈师傅手艺就好得没话说。”
一位中年大叔感慨道。
“可不是嘛!”
另一位大爷接过话茬,“我家孙子从小就在这儿剃头,每次都乖乖的,就认陈师傅。”
陈师傅听着大家的话,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