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鞋子,仔细检查了一番,“张大爷,这鞋底磨得太薄了,我给您换个新鞋底吧。”
张大爷点了点头,“行,麻烦你了。
对了,听说巷子要拆迁了,你有什么打算?”
刘师傅停下手中的动作,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我也不知道。
这修鞋摊是我生活的全部,要是拆了,我真不知道该去哪儿。”
张大爷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愁,总会有办法的。
要不,你跟着我儿子去城里,在那边找个地方继续修鞋?”
刘师傅摇了摇头,“我这把年纪了,去城里也不适应。
再说了,我舍不得这槐花巷,舍不得这些老邻居。”
就在这时,巷子里的几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们手里拿着一个本子和笔。
“刘师傅,我们是社区的,来统计拆迁的事情。
您这儿的修鞋摊,到时候可能也得拆。”
刘师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拆就拆吧。
但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弃修鞋。
就算以后在路边摆摊,我也要把这手艺传下去,给需要的人修鞋。”
年轻人听了,纷纷对刘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在这个小小的修鞋摊前,刘师傅用坚守和执着,诠释着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也守护着槐花巷最后的温度。
第十章:槐花纷飞时拆迁的日子终于到了,槐花巷里弥漫着离别的愁绪。
老张头的豆腐脑摊、刘阿姨的裁缝铺、老孙头的修车摊...... 这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小店,都在为最后的告别做着准备。
清晨,老张头依旧像往常一样,推着三轮车在巷子里叫卖。
只是今天,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哽咽。
“豆腐脑 —— 热乎的豆腐脑 ——” 老邻居们纷纷围了过来,大家一边吃着豆腐脑,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老张啊,以后还能吃到你做的豆腐脑吗?”
李婶红着眼圈问道。
老张头强忍着泪水,“能,一定能!
等我找好新地方,第一个通知你们!”
在裁缝铺里,刘阿姨正在为小雨赶制最后的裙子。
布料终于找到了,她一针一线,缝得格外仔细。
“小雨,这裙子做好了,希望你能喜欢。”
刘阿姨把裙子递给小雨,眼中满是不舍。
小雨接过裙子,紧紧抱在怀里,“阿姨,太谢谢您了!
您以后一定要好好的。”
茶馆里,老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