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就在这充满学术氛围的学府中,有一位名叫柳书尘的书生。
他身形清瘦,一袭月白色长袍随风轻摆,仿若从画中走来的翩翩公子。
他的长相极为清秀,眉如远黛,目若朗星,鼻梁高挺,嘴唇微抿,透着一股文雅之气。
平日里,他总是手不释卷,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诸子百家,他都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类书籍,从泛黄的古籍到新刊的策论,每一本都被他翻阅得边角微卷,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
柳书尘一心渴望能够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他心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他深知,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远远不够,只有通过科举,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才能真正为国家出谋划策,造福百姓。
为此,他日夜苦读,常常在昏暗的烛光下,研读至深夜,直到窗外的月色渐浓,万籁俱寂,才肯放下手中的书卷。
而柳书尘与沈逸轩,虽一文一武,人生轨迹截然不同,却有着深厚的情谊,是至交好友。
沈逸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疆土;柳书尘则在书斋中埋头苦读,用知识和智慧探寻治国安邦之道。
尽管他们所走的道路不同,但都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
闲暇之时,两人常相聚一堂,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
沈逸轩会向柳书尘讲述战场上的惊心动魄、匈奴的凶悍与狡猾;柳书尘则会与沈逸轩分享自己对时局的见解、治国理政的策略。
他们相互倾听,相互鼓励,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宁而努力奋斗,成为了京城中一段佳话 。
沈逸轩回到将军府,跨进门槛,往日熟悉的景象此刻却变得有些不同。
他的贴身侍卫接过缰绳,牵着战马往马厩走去,脚步在石板路上踏出清脆声响。
家仆们纷纷迎上来,恭敬地行礼,他却只是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径直走向书房。
书房里,摆满了兵书和作战地图,这曾是他最熟悉、最安心的地方。
可今日,他刚一坐下,苏瑶的面容就浮现在眼前。
那双明亮的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甜美的笑容,恰似春日盛开的繁花。
沈逸轩伸手揉了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