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语花房” 穹顶时,困魂井的玻璃封层下,茄藤化石旁多了块青铜铭牌。
上面用小篆刻着: “此处封存四代人的血与光,愿后来者知黑暗终会成为土壤,而星光永远值得仰望。”
游客们排队触摸玻璃时,总能看见自己的倒影与铭牌上的星图重叠。
某个穿红裙的女孩突然惊呼,她脚踝的胎记竟与传说中 “承载者” 的爪痕形状相似 —— 但很快被母亲笑着拉走,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林夏摸着铭牌边缘的茄子花浮雕,想起修缮祠堂时发现的秘密:外婆曾在地基埋下陶罐,里面除了种子,还有张泛黄的电影票。
1957 年的《夜半歌声》场次,或许正是她决定与诅咒抗争的起点。
暮色浸染工坊时,“茄香四季” 巡回展正在打包展品。
全息投影里的母亲摘下 VR 眼镜,对着镜头微笑:“大家好,我是林夏的母亲,这是我三十年前培育的‘月光’茄子......” 影像突然扭曲,化作真实的林夏推着展品车经过。
“这次去省会,记得带上外婆的嫁接刀。”
二姨林月追出来,往她包里塞了袋暖手宝,“省农科院的老教授想看看传统工具与 AI 育种的碰撞。”
货车驶离农场时,车载广播正在播报新闻:“清风镇‘茄园星田’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振兴案例,其‘诅咒经济学’文化 IP 引发学界热议......” 林夏望着后视镜里逐渐缩小的四合院,飞檐上的铜铃在风中轻响,恍若当年母亲日记里的碎碎念。
深夜的农场下起细雨,林夏独自坐在旧石磨旁。
玉茄子吊坠在掌心发烫,她忽然想起诅咒解除那晚的星象 —— 北斗七星确实罕见地组成了茄子花形状,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
“是巧合吗?”
周婆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怀里抱着新织的羊毛毯,“你外婆说过,当一个家族的执念足够强,连星星都会为之改道。”
雨滴落在智能喷灌系统的传感器上,田垄间亮起淡紫色地灯。
林夏看见无数光点从茄子叶上跃起,那是搭载了家族故事芯片的微型无人机,正在为每株作物记录生长历程。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手机屏幕突然亮起。
林夏心脏骤紧,锁屏显示的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