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语气坚定,“如果我连这一关都过不了,又凭什么继续走下去?”
挂断电话后,我转身离开实验室,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具体的手术方案。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比拼,更是一次心理战。
沈薇以为可以通过资源封锁让我措手不及,但她忘了一件事——真正的实力从来不需要依赖外界条件。
两天后,手术直播如期举行。
公司特意租下了一间大型会议厅作为现场,并邀请了数十位媒体记者和业内专家到场观摩。
整个会场布置得极为隆重,舞台中央放置着一台高清显示屏,以便实时播放手术过程。
当灯光聚焦在我身上的那一刻,我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汇聚而来。
有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有人则充满怀疑,唯独沈薇坐在第一排,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沈医生,请问您今天选择的病例是什么?”
主持人率先发问,将话筒递到我面前。
“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瓣膜修复手术。”
我简短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身旁的沈薇。
她微微皱眉,显然没料到我会选择这样一个高风险案例。
“那么接下来,有请沈薇小姐为我们介绍她的方案。”
主持人转向沈薇,后者从容起身,步伐稳健地走上台前。
“感谢大家的关注。”
沈薇微笑着鞠了一躬,随后打开手中的平板电脑,“针对同样的病例,我建议采用最新的微创技术,结合AI辅助系统完成手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成功率,还能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
她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缜密,赢得了阵阵掌声。
然而,我注意到,她的方案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使用AI辅助系统,因为他的心脏结构存在异常变异,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谢谢沈小姐的专业分享。”
主持人再次转向我,“现在轮到沈医生展示您的操作了。”
我点了点头,戴上手套,走进临时搭建的手术室。
透过玻璃窗,我可以看到外面的所有观众,包括沈薇。
她正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目光紧盯着屏幕,似乎在等待我犯错的瞬间。
手术正式开始。
随着镜头切换到内窥镜视角,全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