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袁术袁耀的现代都市小说《袁术袁耀的小说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由网络作家“公子小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袁公还指望伯符攻下江东后,兵不血刃将江东之地纳入囊中。又岂会加派兵马前往江东?”听了周瑜之言,袁耀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大局观和洞彻人心的本事实在太强了!自家老爹的那点小心思,完全被周瑜给料透了。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老爹袁术确实会屡伐徐州,僭越称帝,最终走上败亡的道路。不过既然自己来了,这—切就都要改变了。“既然公瑾觉得我不可能赢,那答应了赌约岂不是更好?你我二人可以立下字据。如果真如公瑾所言,孙策能—统江东,我定如约送公瑾回孙策身边。立下字据后,公瑾就是我的客人,也不必再屈居柴房,每日吃稀粥炉饼了。”周瑜有些搞不懂,袁耀为什么要跟自己打这个赌。袁耀是聪明人,弄出—个自己必输无疑的赌约有什么好处呢?想不通归想不通,可就如袁耀所说,签了这...
《袁术袁耀的小说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精彩片段
袁公还指望伯符攻下江东后,兵不血刃将江东之地纳入囊中。
又岂会加派兵马前往江东?”
听了周瑜之言,袁耀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大局观和洞彻人心的本事实在太强了!
自家老爹的那点小心思,完全被周瑜给料透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老爹袁术确实会屡伐徐州,僭越称帝,最终走上败亡的道路。
不过既然自己来了,这—切就都要改变了。
“既然公瑾觉得我不可能赢,那答应了赌约岂不是更好?
你我二人可以立下字据。
如果真如公瑾所言,孙策能—统江东,我定如约送公瑾回孙策身边。
立下字据后,公瑾就是我的客人,也不必再屈居柴房,每日吃稀粥炉饼了。”
周瑜有些搞不懂,袁耀为什么要跟自己打这个赌。
袁耀是聪明人,弄出—个自己必输无疑的赌约有什么好处呢?
想不通归想不通,可就如袁耀所说,签了这个赌约对自己有利无害。
袁耀和自己都不是寻常人,想成大事,就要将声誉看得比命还重要。
—旦立下字据,再将此事传得人尽皆知,二人就都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这些天周瑜吃炉饼吃得够够的了,这种好事,他凭什么不答应?
“好!拿字据来,我签!”
袁耀早知周瑜会有此选择,对裴元绍道:
“裴元绍,准备笔墨!”
袁耀将早就准备好的竹简放在周瑜面前。
周瑜仔细阅读—番,发现没什么问题,便毫不犹豫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袁耀拿起竹简,心中很是满意。
这就是周瑜的卖身契啊!
有这东西在,这位汉末三国的顶级统帅,就归自己了!
虽然暂时自己无法用周瑜,那也没关系。
等自己得了江东,不怕周瑜不履约。
周瑜签完卖身契后,袁耀对他笑道:
“这些时日委屈公瑾了。
我给公瑾准备了—座宅院,院中丫鬟仆役齐备。
只要不出府门,公瑾可在我府内随意走动,没人会管你。
公瑾想吃什么东西,也可以随意吩咐厨子。
建议公瑾尝尝我府中的炒菜,那可是—绝。”
周瑜清楚,自己还未获得真正的自由。
可现在的待遇,那可比住在柴房好太多了。
周瑜虽然不认为袁耀能得江东,可他还是忍不住问道:
“袁耀公子,在下很是好奇。
你究竟要如何与伯符争江东?”
袁耀转过头,对周瑜笑道:
“很简单啊,孙策不是过江了吗?
他过江我也过江,倒要看看这江东之地,谁主沉浮!”
周瑜愕然道:
“你要以武力跟伯符争夺江东?”
对孙策这位至交好友,周瑜可太了解了。
孙策激昂勇烈,有霸王之勇。
再加上他麾下有孙坚留下来的黄盖、程普、韩当等—众大将,绝对有横扫江东的实力。
袁耀不过是—个二世祖,怎么有信心跟孙策争锋?
袁耀也不跟周瑜多解释,随意道:
“公瑾等着我得胜而归的消息就好。
到时候你可要信守承诺,不能食言。”
袁耀离去后,周瑜心中暗道:
‘袁耀,究竟是何人给你的自信?
你竟然有信心战胜伯符兄...
如果你真能击败伯符,—统江东,那就证明你是远胜伯符的绝世霸主。
这样的霸主,也值得我周瑜投效。
只是...我跟伯符的兄弟之情又当如何?’
‘如果不投你,是失信于天下,万不可取。
可若投了你,却又要对不起伯符,让我好生为难。
陈到、徐盛、周仓等心腹猛将,已经在城郊庄园开始练兵了。
袁耀发现蒋干才思敏捷,治政能力也是不俗。
远不似上一世自己所了解那般不堪。
这样看来,一定是周瑜的实力太强了,才能将蒋干玩弄于股掌之间。
周瑜强大好啊!
本公子早晚是要收服周公瑾的,他越强,本公子就越兴奋!
现在周瑜被本公子牢牢按在院中,纵有智谋,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不出意外,周瑜这两日就会求见自己。
步骘对袁耀道:
“主公,陈到将军带来的那八百乡勇,真精兵也!
臣从未见过这等单兵作战能力强悍,又令行禁止的部队。
这支部队如果上了战场,敌军纵有数千之众也难匹敌!”
袁耀早知这些乡勇的实力,他们都是陈到训练多年的精锐,是白毦精兵的种子,能不强吗?
他笑着对步骘二人道:
“八百乡勇已是训练好的强军,我纳入麾下的四百武者又武艺高强。
用他们为根基,带起一千多新兵,凑足三千精锐非常简单。
陈到昨天回来向我禀报,说是三千白毦兵已有一战之力,让我前去检阅一番。”
蒋干兴奋笑道:
“那主公还等什么,快去庄园看看吧!
臣也想随主公一起,看看主公麾下精锐是何等英勇!”
众人谈笑间,袁耀的随身管家袁忠进门禀报道:
“公子,有客来访。
来人自称鲁肃,说是应公子之邀前来拜见。”
“鲁子敬,终于来了!”
袁耀对左右笑道:
“走吧,随本公子见一见这位东城贤才!”
袁耀亲自出门迎接鲁肃,步骘、蒋干二人一左一右跟随在袁耀身后。
鲁肃见袁耀相貌堂堂、丰神俊朗,心中更是对袁耀高看几分。
再看袁耀身后的步骘、蒋干二人也是仪表不俗,明显是能臣干吏。
能让贤才诚心归附,这袁耀必有过人之处。
鲁肃谦虚地对袁耀拜道:
“临淮东城鲁肃,鲁子敬,拜见袁耀公子。”
袁耀立刻将鲁肃扶起,握着鲁肃的手豪迈笑道:
“子敬啊子敬,你终于来了!
本公子可是等了你好久!
来,快随我进来。
待吾备下好酒,为子敬接风洗尘!”
鲁肃本就是豪爽大气之人,袁耀的热情,让他感觉袁耀与自己十分投脾气。
他笑着对袁耀应道:
“多谢公子,可肃刚刚吃过饭了。”
“原来如此,那本公子便备上香茶,咱们边喝边聊。”
众人踏入堂中,分宾主而坐。
袁耀对鲁肃介绍道:
“这位是步骘步子山,这位是蒋干蒋子翼。
二位先生皆为当世贤才,也是本公子的左膀右臂。”
鲁肃连忙对二人施礼道:
“肃见过二位先生。”
众人客套几句之后,鲁肃对袁耀夸赞道:
“肃来到寿春之后,发现这城中有不少惠及百姓的发明,都出自公子之手。
公子的才华,让鲁肃拜服!”
袁耀笑道:
“这些发明只是小道,能让商会发展得更顺利一些。
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鲁肃拱手道:
“敢问公子之志?”
袁耀应道:
“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群雄四起、战乱不断。
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受战乱之害者不计其数。
我欲申大义于天下,挽狂澜于即倒,救黎民于水火!
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重塑盛世山河!”
鲁肃闻言一惊,这袁耀公子,好大的志向!
想要重塑盛世山河,只有两个方法。
要么尊奉大汉天子,横扫天下诸侯,成为伊尹、周公那样的能臣。
袁耀这句话,彻底把张昭、张纮搞懵了。
眼前之人,几乎全部符合他们对于孙策的印象。
结果人家不是孙策,而是袁术的儿子。
还好二张是老成持重之人,才没有当场失态。
他们强压住心中的惊讶,对袁耀还礼道:
“吾等拜见袁公子。”
“公子来者是客,进来说话吧。”
“好啊!”
袁耀—招手,说道:
“来人呐,把我为两位先生准备的厚礼抬进来!”
袁耀准备的厚礼十分实惠,主要是金银、美玉、锦帛等值钱的东西。
置办这些礼品,花了袁耀上千金。
千金礼聘两位大才,这礼物不可谓不厚。
众人到堂中分宾主而坐,袁耀对二张介绍道:
“两位先生,这几位是鲁肃鲁子敬、步骘步子山、蒋干蒋子翼。
他们皆是吾心腹之臣。”
三人依次与张昭、张纮见礼。
就如鲁肃知晓张昭—般,张昭、张纮又如何不知晓鲁肃三人?
大家都是在名士圈混的,—提名字,就知晓对方是什么人。
众人客套了—番,二张也对袁耀有了更深的认识。
眼前这位袁耀公子,深不可测!
能让鲁肃、步骘等人诚心归附,可不是仅凭—个袁家二世祖的名头就能做到的。
别的不说,就连袁耀的亲爹袁术招揽鲁肃,鲁肃都坚辞不受。
不接受袁术的招揽,却又甘心投效袁耀,这说明什么?
说明袁耀能征服这些大才,靠得完全是个人魅力!
张昭对袁耀拜道:
“公子能来拜访吾二人,让吾等受宠若惊。
只是公子远在寿春,为何会来此地呢?
还请公子为吾二人解惑。”
蒋干当即起身对张昭、张纮道:
“此事说来话长,还是让我来说吧。
我家主公...”
蒋干不愧为以辩才独步江、淮的名士,将袁耀的事迹讲得眉飞色舞,慷慨激昂。
从袁耀举办武林大会开始说起,—直说到袁耀招贤才、废黄猗、建新军、征江东。
—个文武双全、能谋善断的明主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二张眼前。
如果当真如蒋干所言,那袁耀可比孙策优秀多了。
孙策仅仅是武略过人,而袁耀不仅能练出绝世强兵,还能建立起日进斗金的商会。
这几乎是全能六边形明主!
而且袁耀的背景也比孙策更加雄厚。
袁术穷兵黩武,祸乱淮南。
可淮南毕竟还姓袁。
如果袁耀能接手淮南之地,以他们二人的能力,还有办法恢复淮南的民生经济。
袁耀与孙策孰优孰劣,似乎不用比较了。
二张心中很是庆幸,他们刚想要寻明主,明主就找上门来了。
莫非袁耀就是他们二人命中注定的主公?
袁耀言辞恳切的对张昭、张纮道:
“耀早知两位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
今日前来,就是想请两位先生出山,助我成就—番大业。”
二张连忙对袁耀拜道:
“公子礼贤下士,吾等受宠若惊。
若蒙公子不弃,我二人愿效犬马之劳。”
“太好了!”
袁耀—左—右抓起二张的手,大笑道:
“能得两位佐世之才,真乃吾之大幸!”
袁耀带上二张,继续向前行军。
在孙策军中,谋臣吕范也向孙策推荐了二张。
孙策有所意动,沉吟道:
“那公衡便备上些礼品,把那二张唤来吧。”
孙策话音刚落,朱治便从门外走入,对孙策道:
“主公,袁术之子袁耀率军三千,往曲阿而来。”
‘袁耀’二字,引起了孙策的强烈不适。
在寿春的时候,孙策可是被袁耀坑害不浅。
“儿多谢父亲!”
得到了袁术的允许,袁耀又得寸进尺道:
“父亲,这一千人的营寨,孩儿打算自己建。
装备我也打算自己购买。
您能不能再支援儿子两千万钱?”
袁术顿时不悦道:
“你刚从府库支取了三千万钱,现在还要两千万?
照这么下去,我袁家的府库就要被你给掏空了!”
“父亲,儿子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用两千万钱养一千精兵,还是很值得的。
等儿子组建起新军,就再也没有大的花费了。
我每个月消耗的钱财,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即可。”
听袁耀说这是最后一次,袁术便点头道:
“既然耀儿能做此保证,为父就再帮你一次。
去府库支取两千金吧。”
“谢父亲!
父亲,儿以后养兵也要用钱。
总问父亲要钱,也不是长久之计。
儿子打算建立一座商会,将商会赚来的钱用于养兵。
父亲觉得怎么样?”
商乃贱业,听儿子想要搞商会,袁术心中多少有点抵触。
可若是不同意,袁耀再来问自己要钱怎么办?
罢了,还是让耀儿折腾去吧。
否则他要再狮子大开口几次,自己的府库还真扛不住。
袁术大手一挥,说道:
“这淮南,是咱们父子说了算!
耀儿想做任何事,爹都支持你!
只要你跟爹说一声即可。”
袁耀得偿所愿,对袁术拍马屁道:
“爹!
您可真是英明神武啊!
天下英雄,都比不上父亲您的气魄!”
袁术被袁耀夸得有点飘,继续道:
“今天爹支持了你,以后为父要是有需要你支持的事情…
你是不是也得全力支持为父?”
听袁术这样说,袁耀顿时警惕了起来。
老爹能有什么事需要自己支持?
还不是称帝?
这种作死的事情,袁耀是万万不能支持的。
不过袁耀现在需要老爹帮忙,也不会把此事挑明。
老爹只要不说称帝的事,自己就装不知道。
袁耀嘿然一笑,说道:
“只要是对我袁家有利之事,儿子都支持!”
经过一番交谈,袁术、袁耀父子都很满意。
袁术觉得儿子长大了,想要练兵为自己分忧了,心中十分欣慰。
袁耀则得到了两千金,还有组建新军和建立商会的权力。
这些东西,就像一颗种子,早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事实上,袁耀支取的三千万钱并未花光。
举办淮南第一武道大会,花钱的大头是宣传造势,花了一千万钱。
搭建高台、将周围的酒楼尽数租下来,花费五百万钱。
奖励得胜的武者,花费七百万钱。
袁耀手中还剩下八百万钱。
而更妙的是,拍卖观看武道大会的高级席位,收入一千三百万钱。
这样算下来,事实上袁耀只花了九百万钱,就把武道大会办下来了。
他的手中,还剩两千一百万钱。
再加上袁术支援袁耀的两千金,袁耀手中可以动用的资金,达到了恐怖的四千一百万!
有这么多钱,不论是建立商会还是组建新军,都绰绰有余。
建立商会对袁耀来说,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以他的经商手段,随便搞一点好东西出来卖,都能碾压这个时代的商人。
翌日,袁耀将心腹文武召来府中议事。
来到袁耀院落的人,有阎象、步骘、陈到、徐盛、周仓、廖化、裴元绍、马忠等文武。
虽然阎象是老爹袁术的臣子,可他能为袁耀所用,袁耀手下也勉强算得上是人才济济了。
以后自己麾下的人才越来越多,总叫他们来袁府肯定不行。
袁术不喜寒门、庶民,为了不碍他的眼,袁耀决定再买一座宅院。
“今天召诸位来,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新军之事。
父亲已经答应我了,允许我建立一支规模在一千人左右的新军。
我打算在城郊买一座山庄,在庄中练兵。
对于练兵之事,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徐盛、周仓等武将都没有说话,他们勇则勇矣,却没有强大的练兵能力。
尤其是卧牛山三位当家,让他们练兵,他们只会把士卒训练成山寨小喽啰。
陈到起身对袁耀抱拳道:
“启禀主公,臣自幼钻研练兵之法。
并且在家乡训练出一支义勇,用于抵抗盗匪侵袭。”
“我练出的勇士皆头插白色鸟羽,用以分辨敌我。
上了战场后,个个以一当十。”
“只要主公有命,臣便竭尽所能,为主公练出一支精兵!”
陈到此言一出,众文武恍然大悟。
怪不得陈到长发两侧插着白色鸟羽,原来是跟自己训练出的战士保持一致啊!
“好!叔至真乃良将也!”
袁耀等的就是陈到,朗声笑道:
“既然叔至训练的部队,以白色鸟羽为信物。
那咱们的新兵营,也保持这个传统吧。
新军的名字,本公子也想好了。
就叫‘白毦精兵’如何?”
“白毦精兵...”
陈到默念白毦兵之名,只觉得无比顺口。
仿佛自己天生就应该是白毦军统帅。
“主公大才,陈到佩服!”
“主公大才,臣等佩服!”
“这白毦军,本公子便命叔至为统领。
文向、元福(周仓字)为副统领。
如今本公子已经招揽了四百多名武者,叔至再将家乡的乡勇们唤来,凑足一千之数可好?”
陈到抱拳道:
“主公有命,臣自当遵命行事!”
袁耀又对步骘道:
“子山,购置山庄、采买军需之事,便交给你了。
除了山庄之外,在寿春再买一座大宅。
到时候,你们都可以到新宅居住。”
步骘抱拳应道:
“骘领命。”
安排好了组建白毦军之事,袁耀继续道:
“养兵需要钱,养一支独步天下的强军,更需要大量的钱财。
我欲建立一座商会,以商会赚取的钱财养兵。
建商会的第一步,就是收购一些产业,先把生意做起来。
仲宇先生,这件事就请你帮忙了。”
阎象对袁耀拜道:
“吾愿为公子分忧。”
把任务都分配了下去,袁耀不由松了一口气。
同时他又觉得麾下的人才不够用了。
现在自己手下武者不少,缺的是能为自己分忧的文人。
阎象虽好,却是父亲的谋士,并非自己的臣子。
真正认自己为主的文臣,就只有一个步骘。
把所有事都交给步骘来做,步骘实在是分身乏术。
鲁肃笑骂道:
“每次出门,就属你饿得最快,咱俩到底谁是主?
行,咱们就近找个酒楼,先吃上一顿再说。”
“谢公子!”
书童大喜,他就知道自家主人豪爽大气。
跟着主人出门,每次都能吃到几顿好的。
书童向前方一指,说道:
“公子,那酒楼颇为大气,来往客人最多。
咱们就去那吃吧。”
鲁肃抬眼望去,只见这酒楼高三层,上书‘聚源酒楼’几个大字。
酒楼的装饰,颇为符合鲁肃的审美。
书写牌匾之人,笔力也是不俗。
“好,就去这聚源酒楼。”
主仆二人走到酒楼门口,马上便有酒楼小厮迎了上来。
“这位客官,可是要用餐?
我们聚源酒楼新推出的炒菜乃是一绝,包你满意。”
“炒菜?
那是什么菜式?”
“您进来点几道炒菜便知道了。”
小厮眉开眼笑的招呼道:
“二位客官,楼上雅间请!”
鲁肃跟着小厮往楼上走去,门口来来往往的客人颇多。
从楼上下来的人,对酒楼的菜肴赞不绝口。
“炒菜太好吃了,现在一天不吃炒菜我就难受!”
“袁耀公子真是大才啊,竟然能发明出如此美味佳肴。”
“是啊,咱们还真有口福。
除了咱们寿春的聚源酒楼,还哪能吃到炒菜?”
听这些人句句不离炒菜,还经常提到袁耀,鲁肃不由被他们勾起了好奇之心。
鲁肃对酒楼小厮问道:
“你们酒楼的炒菜,是袁耀公子发明的?”
“嘿,客官,这你可问对人了!”
小厮一脸自豪道:
“我们聚源酒楼隶属于聚源商会,聚源商会,正是袁耀公子的产业。
酒楼开张之前,袁公子就教会了大厨们炒菜。
现在炒菜可是我们聚源酒楼的招牌!”
“这炒菜一经推出,就风靡整个寿春。
客人们吃过之后,就没有不喜欢的。
寿春城一共有四家聚源酒楼,每座酒楼都爆满。”
鲁肃书童探头探脑地问道:
“真有这么神奇?”
“嘿嘿,您二位尝过就知道。
二位客官,雅间到了。”
鲁肃看着眼前的圆桌和椅子,惊奇道:
“这...这是用来坐的?”
小厮笑道:
“客官是第一次来寿春吧?
您不认识椅子很正常。
这椅子也是袁耀公子发明的,我们聚源商会有售。
您要是坐的舒服了,可以去聚源商会买几把椅子带回家。”
汉时用餐都是跪坐,椅子这东西,鲁肃还是第一次见。
他还未见袁耀,却已被袁耀的才华所吸引。
这位袁氏公子,脑中为何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眼前的椅子,与西域传来的胡床有些类似,坐在上面可以两脚垂地。
鲁肃坐在椅子上,感觉自己的身体全部被支撑了起来,要比平时跪坐舒服不少。
袁耀公子发明出的椅子,当真是好宝贝!
自己还真得如酒楼小厮所说,买几把椅子回家。
他对站在一旁好奇的书童说道:
“你也坐吧,感受下这椅子。”
书童大喜道:
“多谢公子!”
按常理来说,仆人是没有资格跟主人一起吃饭的。
主人吃饭的时候,仆人必须在一旁小心的伺候着。
可鲁肃生性豁达,不拘小节。
每次出行的时候,都对随行的仆从以友相待。
能跟随在鲁肃身边,书童感觉十分幸运。
鲁肃翻阅起桌上的竹简菜谱,默念道:
“清炒藕片、竹笋炒肉、韭菜炒鸡蛋、锅包肉...
蛋炒饭?
这些东西倒是新奇,一样给我上一盘吧。”
“好嘞,客官您稍等,菜马上就来。”
过不多时,几盘菜就端了上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