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这一发现犹如火花,瞬间点亮了我心中深藏的斗志。
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较量的机会,更是我向魏思敏复仇的绝佳时机!
复仇的计划在我脑海中悄然成型,而首先我要做的就是让公司高层同意由我带领公司拓展业务范围,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市场上与ZZ公司正面竞争。
我深知,要让公司高层支持我的决策,必须拿出充分的证据和理由。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过程。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我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向公司高层阐述了拓展业务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报告里,我用相当长的篇幅详细罗列说明了项目的预期收益效果,希望高层能看在钱的面子上,不要成为我计划的绊脚石。
果不其然,高层们被我那串数字后面跟着的十个零狠狠打动,决定全力支持我拓展业务范围。
得到公司的支持后,我开始积极招募人才,准备与ZZ公司在市场上正面交锋。
随着新团队的组建,我们开始了对竞品公司的业务模式、产品特点、市场策略等的研究,而除了这些之外,我还特别强调了要对ZZ公司进行深度剖析。
团队成员起初对我的这一指示感到不解,更有人直言不讳:“江总监,ZZ公司规模太小了,真不配做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何必浪费精力在他们身上?”
他这话虽不无道理,但却丝毫不能动摇我向魏思敏复仇的决心。我轻咳了两声,然后义正言辞地回道:“商场如战场,不论对手规模大小,我们都应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更何况,深入分析每一个对手,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提升。”
在我的坚持下,团队开始了对ZZ公司的全面研究。我们细致入微地挖掘了ZZ公司的业务模式、产品优劣、市场策略,甚至是客户反馈和潜在的供应链环节。每一步都力求精准,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破绽。
每当团队报告中揭示出ZZ公司的某个潜在弱点或市场